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喜闻鼓浪屿核心区控制游客量

www.fjnet.cn 2011-12-01 11:14  刘纯银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在鼓浪屿申遗的背景下,备受关注的《厦门经济特区鼓浪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草案)》(以下简称《草案》)日前提交厦门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审议。(11月30日《海峡导报》)

众所周知,自鼓浪屿成为福建“十佳”风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之后,前来观光、度假、旅游的人群络绎不绝。特别是2007年5月8日,鼓浪屿风景名胜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后,每年来此游玩的人更是有增无减。

不可否认,这块“金字招牌”在给厦门带来了可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鼓浪屿带来一定负面影响。近些年来,随着鼓浪屿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名气越来越大,前来旅游的客流量已超出正常接待能力,加之现有的商业业态缺乏统一规划和布局,在一定程度上对鼓浪屿文化遗产保护产生了不利影响,同时也给厦门部分海域水质带来一定破坏。

让人高兴的看到:厦门市委、市政府并没有一味地把鼓浪屿当作“摇钱树”,追求其经济效益,而是痛定思痛,借鼓浪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之机,专门制定《厦门经济特区鼓浪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旨在通过功能区的划分以及对核心区实行游客总量控制,解决近年来游客数量超负荷的状况,并从保护机构、保护资金、保护手段等方面,确立了鼓浪屿文化遗产保护的一系列制度。

其实,近年来“世界遗产”的旅游热让“世界遗产”不堪重负的新闻屡见不鲜。如日益增多的游客打破了敦煌莫高窟原有恒定的小气候环境,二氧化碳长时间滞留窟内以及窟内相对湿度增加,空气温度上升,正给敦煌莫高窟壁画、雕塑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害。虽然经几次大修,已有1300多年历史的、举世闻名的、土木结构的布达拉宫,每天仍然要接待成千人,压力可想而知。类似不堪重负“世界遗产”并非这两处,这只是所有“世界遗产”不堪重负的冰山一角。

笔者认为:要避免“世界遗产”变“世界遗憾”关键是要给当前的“世界遗产”旅游热降降温。如果各地申遗成功后不注意保护,只知道一味地无序开发,把“世界遗产”当作“摇钱树”,最终必将付出沉重代价。期待享有“世界遗产”美名的旅游景区,能像厦门鼓浪屿那样,理性地对待当前“旅游热”,把控制游客量当作硬指标。即要在保持“世界遗产”完整性、真实性和延续性的前提下,制定合理的旅游开发,不追求一时的门票收入。真正以保护为前提,懂得让“世界遗产”世代传承,永续利用,这才是我们的历史使命。也正如著名文物保护专家谢辰生所表示的,故宫长城等所有“世界遗产”都应限流,限流是为了保护文物古迹,应该是长远之计。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