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社会实现程度看数据更看感受
www.fjnet.cn 2011-12-22 16:56 叶祝颐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统计局近日发布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统计监测报告,报告显示,中国2010年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达80.1%,比2000年提高20.5个百分点。2010年人均GDP达29992元,2010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估计为10046元,是2000年的2.73倍。(12月21日中国新闻网) 人口多、底子薄,区域发展不平衡,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绊脚石。我国成功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逐步甩掉低收入国家的帽子,人均GDP与可支配收入大幅跃升,2010年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达80.1%,小康社会进程统计监测,突出了“民生关键词”。成绩不可轻看。 但是,换个角度看,小康社会实现程度只是一组不会说话的数据,对百姓个体来说,是一朵浮云。而获得幸福,生活在小康之中,是每一个人的梦想。但是,小康到底是什么,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下班回到温馨的家,吃上可口的饭菜;祖孙几代悠闲地逛公园,同享天伦之乐;在蓝天白云之下呼吸新鲜空气;社会风气良好,生活是滋润的、小康的。但是在我看来,判断人民生活是否小康,不能专拣好听的说,不能光看统计数据,让过得并不小康的人“被小康”。普通民众特别是弱势群体的感受值得关注。在某种程度上讲,补齐发展短板,让弱势群体感受小康才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真正内涵。 虽说小康社会实现程度比2000年提高20.5个百分点。人均GDP达29992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00年的2.73倍。但是物价高企,GDP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含金量难免会打折。而且高昂的房价让不少人沦为房奴,还有更多的蚁族在望房兴叹、蜗居在胶囊公寓里;由于竞争压力加大、劳资地位不平等,不谈普通打工者经常加班加点工作,感到身心疲敝,工作节奏太快,就是貌似很小康的白领阶层也会感受到工作上、心理上的压力。还有那些求学、就业通道被官二代、富二代挤占的百姓子弟,那些因病致贫,遭遇天灾人祸,被暴力拆迁,被环境污染困扰的人们;他们会感到小康吗?不仅小康实现程度不高的地方要检视不足,给力提升民众小康感受。经济较为发达,小康实现程度较高的地方,也不能因此沾沾自喜,忽视了影响百姓小康指数的种种社会与公共品质弊端。 再说,做几次入户调查,填写几张问卷,在网络上设定一个投票系统,在办公室统计几组数据,能诠释小康实现程度的全部涵义吗?实际上,那些没有精力与兴趣做调查问卷、参与网络投票的弱势群众,更迫切期待提升小康感受。有的地方不是给民意调查拟定“标准答案”,让被调查民众统统回答‘满意“吗?GDP与人均收入统计数据不是常被民众质疑吗?影响百姓小康感受的指数很多。比如,看病贵;上学贵;就业预期降低;物价飞涨;社会阶层板结,贫富悬殊加剧;治安状况不尽如人意;食品安全危机、环境污染;等等。而且,影响民众小康感受的拦路虎在每个地区都存在。由于各地基础与发展情况存在差距,贫困地区的的小康拦路虎更多。 因此,做小康调查比较容易;建形象工程,刷新GDP数据也不难。难的是如何移开影响民众小康感受的拦路虎,培植民众特别是弱势群体发自内心的小康感受、幸福感觉。对此,执政者、管理者大有可为。一方面,要积极营造培育文明和谐的小康社会氛围,另一方面,要完善公共服务品质,让民众安居乐业,真切感受到自己生活在幸福、小康的社会生活之中。我们在关心城市居民生活品质,培植居民小康感受的同时,不能遗忘那些为城市默默奉献的外来务工人员,让他们付出筚路蓝缕的青春努力以后,黯然离开曾经洒下汗水的城市。不能忽视亿万农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农民的真实生活状态。否则,光鲜的“八成小康”数据只会让他们产生“被小康”的剥夺感。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12-16]当“小三”奔小康现象让人反思
- [ 06-16]曹操墓究竟让谁“小康”?
- [ 01-18]不断实现的数字小康
- [ 03-27]建立实现小康社会保险保障指标体系
- [ 02-13]苍天呀大地呀,“小康”只是糊弄老百姓呀
- [ 02-13]苍天呀大地呀,“小康”只是糊弄老百姓呀
- [ 12-23]谁在制造小康检查的“标准答案”
- [ 12-10]所谓"小康"就是让我们都变成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