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不能让“营养午餐“沦为一桩生意
www.fjnet.cn 2012-04-17 11:02 陈小二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自3月1日云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正式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来,该省近日接连发生3起学生营养餐安全事件。记者调查发现,当地个别学校在实施营养餐上力不从心,承包给企业又监管不力。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是导致营养餐安全事件的重要原因。(4月15日《京华时报》) 学生享受国家补贴的营养午餐,本是为强身健体、提高身体素质 ,没想到,却遭遇食物中毒。其实,这已经不是营养午餐计划第一次“出事”。前不久,就有媒体爆料,在广西那坡,学校将营养餐补助用于购买主要成分是“水”的水牛奶,供货商可在3元补助中赚取1元;在青海,有的学校将补助款采购火腿肠、萨其马等零食,有的学校一次性将一周的零食发给学生,有的学校则直接将2元钱发给学生,剩下的1元钱去向未明…… 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关键在于尚未建立行之有效的执行机制与监管机制,营养午餐的发起人邓飞,对此的分析可谓切中肯綮。邓飞认为,原因无外乎三点:第一,当地政府不知道如何操作正餐供应,索性外包;第二,当地政府过于贫困,无力配套食堂等执行正餐供应,不得不外包采购食品;第三,当地官员试图从中渔利,故设法抵制正餐,坚持采购。 一旦外包、实行采购,地方政府再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管措施,那营养午餐自然就会成为人人得到吃之的“唐僧肉”,沦落为一桩生意。营养午餐沦为生意,其公益性必然淡出;反之,逐利性、功利性,不择手段追求资本最大化必然成为其主要基调。生意场上的营养午餐可以中毒、可以变质,可以缺斤少两,也可以采购地沟油食品……其质量不得不令人担忧。 沦为生意,营养午餐也可能成为当地又一项特殊的资源,成为某些官员“发家致富”的筹码。其中,暗箱操作、圈钱交易在所难免,送到官员嘴巴里的肥肉,必将从孩子们免费午餐的饭碗中出,官员口中的肉越肥腻,孩子们饭碗中的营养注定越稀薄。 日前,最近一项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显示,我国平均6个半人中就有1人次罹患食源性疾病。食源性疾病已成为我国头号食品安全问题。孩子们的餐桌营养、安全保证不了,不仅不利于他们的身体发育,还会导致其他疾病发生,这自然有悖营养午餐的初衷。 可反观由邓飞等民间公益人士发起的“免费午餐”行动,自实施至今从未曝出类似丑闻。究其根本,在于免费午餐做得公开、透明,账目清晰、监管到位,今年4月8日,免费午餐团队还主动向公众“晒账本”,非常值得“营养午餐”借鉴、学习。 例如,对所有免费午餐学校两个月拨付一次款项,通过这种定期拨款的形式,监督学校对善款的使用,保证资金的安全和透明,降低善款风险;要求每所免费午餐学校开通本学校微博,在学校收到款项、采购物品、每日开餐等发生收支的时候,都要通过微博公开收支行为和开餐情况;每一所免费午餐学校都有一位志愿者与该学校对接,查看、监督学校每天的微博更新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此外,免费午餐基金还组建了一支多名专业人员组成的稽核团队,针对志愿者或捐赠人反映的各学校情况和问题,对相关学校进行不定期走访,核查善款使用情况,已出具多份调查报告。 目前,我们已有良好的政策基础,有国家拨付的大量款项支持贫困地区实行营养午餐,但距离真正让政策执行到位,让孩子们享受到切实的营养、实惠,差距还很远。这一过程,当然不能指望商人们良心发现,给孩子们的午餐中注入道德的营养,这需要相关部门需要进一步研究,出台配套的详细执行措施、监管机制,让营养午餐重新回归公益之路,而不能在逐利的驱使下跑“偏”了,彻底沦为一桩生意。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4-11]免费午餐财务报告应再浅显易懂点
- [ 04-05]“营养午餐”缘何沦落为“营利”手段
- [ 03-20]“苹果”侵权对“网络免费午餐”的启示
- [ 03-13]为免费学生午餐立法当快马加鞭
- [ 01-09]“3元午餐”的落实比标准高低更迫切
- [ 01-05]“免费午餐”需向专业慈善转型
- [ 11-28]与校长共餐是对巴菲特午餐的东施效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