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教育讲堂 > 正文

“赤膊班”不宜过多解读

www.fjnet.cn 2012-05-11 08:36  林小明 来源:华西都市报 我来说两句

图片来源:网络

□华西都市报评论员林小明

8日晚,广东一学校群男半裸苦读照被传上微博。不到一天,转发过千。网友“@飞不高的小蜜蜂”写道:“东莞某班高三学子为迎战高考,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在酷热天气下仍坚守学习岗位,全体赤膊上阵,笑对炎热,任凭闷热逼人,汗水挥洒,只为战胜高考!”(5月10日《广州日报》)

有人曾评价道:高考真的很奇妙,多一分或少一分,你就可能和完全陌生的另一群人同窗。想想还真是这样,在面对高考时,人们更多的是难以把握。于是,寒窗苦读,就显得让人动容。前有“吊瓶班”,今现“赤膊班”,将高考的丛林生态浓缩眼底。无论是赞还是贬,或许不去过多解读,才更有益于他们轻装前行。

无论是被指围着高考指挥棒转,还是被责唯升学率是瞻,但不能否认的是:在现代社会形态中,高考是人们向上流动的管道,而且是相对显性的公平竞争。在没有更优的选才路径时,考试应当仁不让地成为次优选择。游戏规则既已制定,该做的就是尽量做好游戏。

但是,与“吊瓶班”不同的是,“赤膊班”更值得我们竖大拇指。因为,前者背后可能存在利益纠葛,甚至以损害学子身体健康为代价;而后者的表象,更具有现实的励志意义,形象地诠释着何谓“爱拼才会赢”。“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赤膊班”所表现出的认真,或许带有戏说的仪式感,但它所透露的信息表达却让人叹服:拼爹不如自己拼。

当然,就像该校校长所说那样:这种拼搏方式值得鼓励,但可能方法存在不妥。其实,我更想说的是:这种方式不应受到批评,显而易见这可能更多的是种仪式表现,只是与平常见惯的宣誓等有所不同。尽管这种方式,没有超越大家骨子里能抵达的认识:学海无涯苦作舟。因此,需要思考的或是,何时才能做到寓教于乐,快乐学习,而不是以苦为荣。

“赤膊班”还可以如是解读,即一种集体情绪的宣泄,让学子们可以苦中作乐,更为放松地前行。倘若不意识到这层意义,那么这样的现象就可能被无限解读,被过分地解构,从而影响到他们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吊瓶班”也好,“赤膊班”也罢,在一个宽容的社会及现实背景下,其中都所蕴含着积极意义:自觉地为达到阶段性彼岸而奋斗。“学习时的痛苦是暂时的,未学到的痛苦是终生的”,网传被称为“凌晨哈佛夜读图”受到了普遍赞誉。所以,为何不给这些赤膊学子一些善意的掌声呢?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