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2%达线率,“美国高考”将了谁的军?

www.fjnet.cn 2012-10-29 09:25  王从清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近日发布的《2012中国SAT年度报告》显示,参加美国高校入学考试SAT的中国高中生中,只有不到7%的人成绩达到1800分“及格线”,而达到美国优质大学普遍要求的2000分以上成绩的更是只占2%。(10月28日《北京青年报》)

7%的人达到“及格线”,2%的人达到优质大学的普遍要求。放在国内,这必定是一个耻辱性成绩,相当于全军覆没。让人费解的是,各类国际奥林匹克大赛中,夺得冠军甚至包揽前三的都是中国学生,为什么一上“美国高考”就铩羽而归呢?

中国学生到底差在哪?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委员会委员夏谷鸣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中国学生不适应美国高考的原因,缺乏批判性思维。所谓批判性思维,就是发现问题、独立判断的能力,是创新思维的基础,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水平的高低。

缺乏批判性思维成了国内学生的通病,有必要反思当下的教育环境。论勤勉,中国学生绝不亚于任何一个国家的孩子。从书包的重量、学习的时间就可看出。有人戏称,中国学生是世界上最苦的学生。书本、习题、考试、作业,似乎成了他们生命的全部,该有的欢乐与自由却无法满足。

课堂上,听从老师讲解;学习中,唯书本是从;家庭中,服从家长布置。学生的主体性完全被忽视。孩子的独立性、主体性学校和家长似乎并不看中,分数才是他们的终极目标。时下,分数不仅是衡量学生优劣的标准,更成了教育得失的指针。尴尬的是,被国人沿袭多年、奉为盛典的教育模式,却被“美国高考”一棍子打回原形。

对于应试教育的批判,国内曾多次掀起热潮,可都是雷声大、雨点小,最终还是走不出应试教育的怪圈。一批又一批的学生,仍然生活在压抑的课堂、重复着机械的作业。国际大赛争金夺银,只能给他们短暂的欢愉,却牺牲了可贵的独立思维和判断能力,他们至多是个做题机器而已。

可悲的是,教育理念的偏失,不仅导致孩子批判能力的丧失,更决定着国家创新能力、创造水平的高下。这从科技创新成果、诺贝尔奖项数量上,足见中国与其它国家的差距。中国孩子在逻辑性能力超,到了实践性、操作性环节容易掉链子。而像美国、日本这些先进国家的学生恰恰相反,动手、实践能力超强。这与他们平时给予学生足够空间和自由,重视孩子的实践训练有关。

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孩子。2%达线率,将了中国教育制度一军,击中了中国教育制度的软肋。面对这一结果,各级政府、教育专家不能再麻木不仁了,该到向教育制度开刀的时候了。如若不改革畸形、僵化的教育制度,贬损的不只是孩子的能力,更有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前途。

  • 责任编辑:邓宇虹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