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非遗培训建成没有围墙的课堂
www.fjnet.cn 2013-06-04 07:45 练洪洋 来源:广州日报 我来说两句
当青少年认识、理解并接受非遗之后,非遗的传承才会有源源不断的生力军。 暑期将至,一年一度的“暑期青少年非遗传承班”报名工作又要开始了。这项活动由广州市“非遗”保护中心和各区非遗保护单位联合主办。去年的“传承班”开设28个公益培训班,培训内容包括广绣、广彩、珐琅、灰塑、乞巧工艺制作等16个非遗项目。课程招收学员近1000人,几乎是刚报名,名额就被一抢而光。 人类的非物质遗产,是时光酿造的陈酿,岁月凝聚的珍珠,见证着文明的演化,寄寓着人类的情感,是值得细心呵护并传之后世的瑰宝。千年羊城、南国明珠,广州有着丰富的非物质遗产。到目前为止,市级非遗名录项目77项,其中包括省级非遗名录项目51项,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17项,人类非遗代表作2项。 丰富的非遗资源,掩盖不了“芳华绝代”、后继无人的尴尬。数十位非遗传承人平均年龄超过63岁,一半人处于61岁至80岁之间,一些闻名遐迩的传承人更是进入耋耄之年,如事广绣的陈少芳、象牙雕刻的李定宁、著名粤剧艺术家红线女、粤曲演唱家谭佩仪等。由于种种原因,别说将非遗光彩重焕,甚至顺利传承都成问题。像“讲古佬”颜志图和徒弟彭嘉志,可以说是广州非遗界的“传奇”。 一些人因此认为,有些非遗项目的消亡,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可能让濒临灭绝的文化焕发光彩,恢复曾经的盛景。然而,广州“暑期青少年非遗传承班”受到热捧,令那些对非遗前景悲观者的眉头稍为舒扬,并似乎重新看到广州非物质遗产薪火相传之曙光。它至少说明两点:现代化并不是传统文化式微的必然因素,只要社会跨过“衣食足”的初级阶段,整体价值观告别实用主义之后,它依然会有生命力;非遗公益培训,并从娃娃抓起,是一条扩大非遗知名度、影响力与群众基础的可行之路。当青少年认识、理解并接受非遗之后,非遗的传承才会有源源不断的生力军。 跳出传承视角,非遗公益培训就地取材、利用本土艺术资源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艺术熏陶,对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有着正面的、积极的作用。要说对此还有什么期待,那就是将公益培训项目扩大。一是拓展非遗项目,二是扩大受众面。在去年的28个公益培训班中,入选的非遗项目只有16个,只占广州市非遗项目的20%左右。即使候选的16个项目中,也出现冷热不匀现象,比起广绣、剪纸等,醒狮培训班的报名就颇为冷清。公益培训,需将更多的非遗项目囊括进来,增加青少年根据个人爱好进行选择的机会。哪怕是小众项目,也是一个增加认知、培养兴趣、发现苗子的机会。 扩大非遗公益培训的受众面,一是要将暑期培训班向日常班发展,从青年少年宫到各级学校进驻,只有常规化的培训才能产生规模效益;二是从学校向社会扩散,为热爱非遗项目而又拜师无门的普通市民提供观摩、学习的机会。宁波市从2008年开始,就面向社会推出非遗公益培训班,颇受市民欢迎。 公益培训,让那些想重温广州文化记忆的市民,获得与非遗项目亲密接触的机会,也让广州非遗薪火相传,烛照未来。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3-20]干部培训的是能力不是小圈子
- [ 01-29]司法应维护公民自学驾驶的权利
- [ 11-01]必须让违反“禁奥令”者付出代价
- [ 07-25]“安全欠债”的牺牲品与凶手
- [ 06-13]湖南教育厅“三不”回应何以使人愤怒?
- [ 06-13]崔永元因何怒骂湖南教育厅
- [ 06-13]乡村教师培训,民间组织需要政府服务
- [ 05-24]医务人员9天打通“任督二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