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竹炭食品火热,监管切莫冷场

www.fjnet.cn 2013-07-15 15:57  冯海燕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可以吸附血液内的毒素,达到排毒、减肥、美容、养颜的效果。”竹炭食品就是打着这些旗号,出现在大家视野内。

导报记者连日来走访发现,竹炭食品在厦门热销到断货,很多市民都冲着其保健功效而去。但专家们却表示,竹炭食品只是商家炒作的一个概念,其功效及食用安全性还有待考量,市民要谨慎食用。(海峡导报 7月13日)

一边是竹炭食品被商家炒得热火朝天,消费者趋之若鹜,另一边却是专家“谨慎食用”的建议。甚至有专家表示,为着安全计,还是把包裹在食品外层的竹炭剔除之后食用比较妥当。这让我们糊涂了:竹炭食品既然如此不靠谱,怎能叱咤市场呢?

消费者不惜高价捧场,不全为图新鲜,大多是冲着所谓的“排毒、减肥、美容、养颜”等功效去的。可是,从报道看,这些功效均系商家一家之言,暂无专家论证。我国《广告法》第四条明文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内容,不得欺骗和误导消费者。未经论证的功效堂而皇之地被纳入竹炭食品“麾下”,并成为商家牟取巨额利润的法宝,法规一不小心被竹炭“黑”了下脸。

据悉,卫生部曾经就竹炭食品问题回复国家质检总局办公厅,称“竹炭未列入《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这表明,竹炭食品严格意义上连准生证都没有。可是,它不仅横空出世,还非常“理直气壮”地要去了我们更多的钱!

竹炭食品,排毒乎?有毒乎?令人雾里看花,糊里又糊涂。当然,消费者崇尚养生也没有错。竹炭食品的日益走俏固然与商家扯开嗓子的吆喝有关,但另一方面,它在这个时代呼啸而来我们总以为有它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可是哪里知道商家赚钱急,顾客养生急,偏偏监管是个慢郎中,根本还没进入状态,急不急死人?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