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时政观察 > 正文

以“准狠韧”的整改回应“下回分解”

www.fjnet.cn 2013-10-29 08:12  慎海雄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我来说两句

扫除作风之弊、清理行为之垢,必须坚决避免过去一些问题上“改进—回归—再改进—再回归”的循环怪圈。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刘云山近日指出,教育实践活动必须坚持学习教育与整改落实相结合,整改落实就是实践。问题查找出来了,承诺也已做过,广大群众在热切等待“下回分解”,看整改是不是落到了行动上。要进一步完善整改方案,细化整改要求,制定整改任务书、时间表,使整改措施具体化、可操作。专项整治要做到“准”“狠”“韧”,不见成效决不收兵。

当前,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的部门和地方已经陆续进入开展专题民主生活会、整改落实的阶段。习近平总书记今年9月在参加河北省委常委班子民主生活会时明确指出,教育实践活动越往后,越要坚持标准,决不能虎头蛇尾,决不能用自我感觉代替群众评价。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是指导各地各部门抓好整改落实、做好“下回分解”的重要指针。

整改落实要“准”,就必须找准靶子、点中穴位、切中要害,明确整改方向。对待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必须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那样,“逐项研究,一个一个加以整改”,问题不解决决不放过。要认真梳理分析前阶段收集的意见建议,不回避、不掩饰、不推诿,能解决的立即整改,一时难以解决的尽快创造条件解决。查找问题要“钉钉子”,整改落实同样要“钉钉子”,盯住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一把手亲自抓整改落实,哪个问题突出就着重抓哪个,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从具体事情抓起,抓一项成一项,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整改落实的过程,也是体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只有把整改的目标和措施向群众公布,整改的过程和效果请群众参与、让群众评判,群众满意的才通过,这样的整改落实才会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拥护,才能真正达到预期目的。改进作风,不能自说自话、自我评价,要让群众来监督、来评价,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检验标准。

整改落实要“狠”,就必须重拳出击整治“四风”,对于群众反映强烈的作风顽症痼疾,狠狠地抓,拿出硬的措施治理。要坚决克服闯关思想,用整改落实的实际行动和效果取信于民,确保教育实践活动不虚、不空、不偏、不走过场。要围绕作风之弊、行为之垢,对查出的每个问题,都要细化整改方案推动落实。不能笼统地下指示、发文件,而是要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制定任务书、时间表,一个一个加以整改,实地检查整改落实和问题解决情况,并请群众监督,防止只说不练假把式,防止虚晃一枪、流于形式。凡是整改承诺未兑现、群众反映问题未解决的责任人,都要坚决实行问责,问题不解决坚决不放过。

如果对干部群众提出的问题置若罔闻、王顾左右,或者避重就轻、搪塞糊弄,对贯彻八项规定精神打折扣、搞变通,这是党性不强、作风不纯的表现,必须坚决反对,决不能任其蒙混过关。要严格按照中央要求,工作不足的要“补课”,力度不够的要“加把火”,走了过场的要坚决返工重来。做到“狠”,才能踏石留印、抓铁有痕。

整改落实要“韧”,就必须始终坚持从严,防止虎头蛇尾,以一股韧劲进行整治,一天不放松地抓,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对我们改进作风的承诺,人民群众越是热切等待“下回分解”,越是寄予很高的期望,我们就越是要在“常长”二字上下功夫,坚持常态化、长期抓,完善相关制度,建立长效机制,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善始善终、善做善成,取得预期效果。作风建设,“少数人靠觉悟,多数人靠制度”,只有用好的制度管人、管事、管权,建立健全违反制度的追究问责办法,才能对“四风”问题釜底抽薪。

开弓没有回头箭,做到“韧”,还必须组织开展“回头看”,查漏补缺、加强薄弱环节,没达标准的要及时“补课”,坚决克服“差不多”“过得去”“应付应付”等错误心态,坚决防止以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以官僚主义反对官僚主义,决不允许“山还是那座山,梁也还是那道梁”,以改进作风的实际成果取信于民。

汉朝王符有云:“政教积德,必致安泰之福。举措数失,必致危亡之祸。”扫除作风之弊、清理行为之垢,必须坚决避免过去一些问题上“改进—回归—再改进—再回归”的循环怪圈。中央之所以在教育实践活动进入整改的关键阶段时提前“敲警钟”“打预防针”,在于我们过去有些地方和部门的活动的确存在着虎头蛇尾、雷声大雨点小等问题。有些部门开始时声势浩大、把群众的胃口吊得很高,到头来却是老方一贴、草草收场,一切依然故我,实际上也是“四风”的一种表现。

中央强调整改落实就是实践,是抓到了整个活动能否成功的“牛鼻子”,切中了要害。“准狠韧”地抓好整改落实,通过制度建设巩固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效,党的执政基础就会更加巩固,就一定能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 责任编辑:林锦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