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安全岛”从设置之日起,社会上对它的争执就不绝于耳。赞成者认为,这是人性化的设置,是慈善,是尊重生命、珍重生命的体现;反对者则担心,此举会变相鼓励遗弃行为。之所以会引起质疑,主要还是因为目前用以保障弃婴利益的配套措施尚未健全,这就在客观上,给人们造成了“一弃了之”的“假象”。 在人类社会最质朴的天然法则里,父母对孩子的爱是种本能,谁会愿意抛弃自己的孩子?每起弃婴行为背后,都有着说不出的隐痛或苦衷。比如,未婚先孕;违反计生政策;婴儿患有严重的先天性疾病;“重男轻女”观念的压力等等。可以说,弃婴背后是人性、亲情与现实的博弈。 然而,设置婴儿“安全岛”作为政府的兜底措施,只能给博弈的失败者找到为自己减轻罪恶感,以及寻求心理平衡的出口,并不能防止和解决弃婴问题。只有让人们敬畏法律,并健全了我们的社会保障机制,唤回了人性和亲情,才能最大程度地遏制弃婴行为的发生。 目前,我国对非法鉴别胎儿、弃婴等违法犯罪行为的确立,存在着取证困难、打击不力的现象。这是不可否认的。对“少女妈妈”、患有严重先天性疾病的婴儿,社会救助也不够到位。只有从法律上加大打击力度,才能使人们“不敢弃”;只有完善社会保障,才会让人们“不愿弃”。笔者认为,在解决“不敢弃”和“不愿弃”的同时,更要为弃婴者重新找回人性和亲情,创造条件和机会,使他们“不会弃”。 有调查显示,尽管有些人迈出了弃婴这一步,但由于社会压力、亲人劝说以及内心自省等,许多人都表示后悔。他们试图改过,只是慑于法律责任、道德谴责和经济压力等,最终还是把“一时之弃”变为“永久放弃”。 他们的情非得已,应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如何通过人性化的制度设计,以及有条件的法律豁免,促使那些弃婴者自我纠错?这已成为一些国家遏制弃婴的有效办法。比如,德国有“弃婴保护舱”这样的机构,与我们的“安全岛”类似。然而,该国的法律规定,弃婴家长可以在8周内反悔决定,并从“保护舱”内取回自己的孩子;政府将对其弃婴行为予以保密,并且不要求他们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同时,8周之后,被弃置的婴孩将会向社会开放领养。 如果,我国各地的婴儿“安全岛”也能效而仿之,不仅能够成为弃婴的“保护舱”,也能成为弃婴者的“纠错场”,那么,或许它能在最大程度地保护这类弱势人群方面,发挥出更大作用。 |
相关阅读:
- [ 02-14]规范发展“民办弃婴岛”值得期待
- [ 02-10]对“弃婴岛”问题应先搁置争议
- [ 01-07]“抱回孩子”更盼政策兜底
- [ 12-25]弃婴岛如何不让人们再“一弃了之”
- [ 12-25]弃婴增加反证“弃婴岛”的价值
- [ 12-25]“弃婴岛”如何走出尴尬困局?
- [ 12-05]“弃婴岛”争议:纵容还是保护?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