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银行按照人均GDP数据把中国归入中高收入国家,确实是一个客观陈述,但这个客观陈述并不能真实描述中国民众的实际收入水平,反而间接反映了中国社会两极分化的严重。】 近日,国家发改委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启动“十三五”规划编制的相关情况。发改委发展规划司司长在会上表示,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中等高收入国家”行列,下一步希望通过“十三五”的努力,使我国人均GDP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接近或进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 上述表述再次在网上引发“对不起,拖了国家后腿”的吐槽,众多网友认为自己再次“被高收入”。 不过如果细察世界银行的数据不难发现,所谓“中高收入”,不过是一道简单的算术题。 称其为“算术题”,首先缘于其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计算方法:2012年(以下出现的数据,皆为2012年数据),中国GDP总量达到8.227万亿美元,用其除以13.51亿总人口,就得出了人均6080美元的数字,也就归入了“中高收入”行列。其中不但没有考虑居民实际收入在GDP中的占比,更没有涉及由于分配不均带来的贫富差距。如此粗疏的,只有在宏观统计学上具有参考意义的数据,与公众生活的实际感受不合拍,并不意外。 其次,统计学中的“人均”数字,本身就是个很迷惑人的概念。在望文生义的意义上,既然是“人均”,就应该近乎“人人都有这么多”,因此如果很多人,甚至大多数人都觉得自己的收入达不到“人均”水平,就难免有“被人均”的疑惑。但是在统计学上,人均数据就是一道简单的算术题,实际占有情况却要复杂得多——只有在绝对平均、不存在任何贫富差异的社会中,人均数才可能是人人都实际拥有的收入。而只要存在收入差异,则必然是收入低于人均数的人,多过高于人均数的人数,且贫富差距越大,低收入群体的数量越是远远大于高收入群体数量。而当下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水平有目共睹,极少数巨富人群就足以把大多数低收入群体拉入“中高收入”行列,即所谓1个千万富翁与9个赤贫者,就可以算出高达百万的人均数。 由此可见,世界银行按照人均GDP数据把中国归入中高收入国家,确实是一个客观陈述,但这个客观陈述并不能真实描述中国民众的实际收入水平,反而间接反映了中国社会两极分化的严重。 其实,即使排除上述因素,中国进入“中高收入国家”也不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事情。按照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被归入“中高收入”的国家为57个,而“高收入国家”则达到74个。而所有“中高收入国家”的人均GDP近7000美元,比中国的人均GDP高出近1000美元,这意味着中国不过刚刚跨进“中高收入国家”门槛。 而在中国国家统计局2013年统计年鉴中,以附录的形式公布了“中国主要指标居世界位次”。在这份位次排名中,中国2012年GDP总量达到世界第2,外贸、水泥、钢铁、煤炭、发电、棉布、粮食等主要经济指标则非1即2,俨然世界经济大国,唯有“人均国民总收入”一项,却在214个参与排序的国家中,骤然跌至112位。 这就是中国的现实:纵向比较,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算术意义上的人均财富也大幅增长,确实是了不起的成绩;横向比较,经济总量的跃升,掩盖不了人均财富依然中等偏下的事实。而在社会内部,财富分配的严重失衡,导致经济发展不能公平地惠及大多数民众,越是漂亮的人均数据,越让低收入群体深受刺痛。这一现实提醒决策者们,除了争取早日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之外,让人均收入数据尽量接近大多数民众的实际收入和真实感受,应该是更迫切需要努力的方向。 |
相关阅读:
- [ 04-25]跨过高收入“门槛”,就能幸福来敲门?
- [ 03-26]公考热降温须公务员收入见阳光
- [ 03-07]治医生收入低 该用什么药
- [ 03-05]由“安全感工资”读出民众的收入焦虑
- [ 03-03]收入增速与GDP增速之辩证法
- [ 02-14]公务员收入脱敏还得靠公开
- [ 02-13]公务员收入不高,你为啥不信
- [ 01-28]改变税制提高中等收入者收入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