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的话题近日在中国社会持续延烧。继“英语拟实行社会化考试”之后,各地新近披露的高考加分项目调整方案,特别是“品德加分”的项目又引发热议,不少网友对此项加分政策提出质疑。 对于这些质疑,教育部相关人员解释,思想品德及见义勇为在高考的加分项目中一直存在,并不是今年新增加的项目,相反,在一些省份,这些加分政策已被陆续撤销。也就是说,就改革方向而言,“思想品德”加分项目并非越来越突出,而是逐渐式微,只是在各地加分项目普遍“大瘦身”的背景下才显得突出。截至目前,31个省市均已正式出台高考新政,此轮高考加分政策大规模调整主要集中在体育、奥赛、科技类等缩减项目及降低分值,其中,最为大刀阔斧的改革就是开始取消奥赛获奖生的保送资格,无论是全国级别还是省级,甚至有不少省份连对这类考生的加分也取消了。锱铢必较,是人们对于此轮各省高考加分调整最直观的感受,正因此,品德加分项目才会如此引发关注。 高考被称为“中国第一考”,近年来每年都有900多万考生走进考场。由于是“千万人走独木桥”,往往1分之差,就会改变很多考生的命运。高考加分政策实施的初衷是弥补分数这一单一录取标准的不足。但近年来,这一制度在推行过程中却出现加分项目泛滥、弄虚作假等问题,使其公平性受到公众质疑。2010年7月,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清理并规范升学加分政策”,同年11月,教育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调整部分高考加分项目和进一步加强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在2014年高考中开始执行新加分政策。加分项目普遍瘦身的主要原因正是为规避这些政策与行政权力过度挂钩的现象,力图治理加分泛滥和加分腐败现象。我国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到的高考改革思路,都要求考试招生相对分离,让政府在考试、招生中扮演宏观管理者的角色,不能参与学生的评价,也不能决定学校的招生。无疑,清理高考加分是改革的大势所趋。《决定》同时指出,要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 新一轮高考改革的重要导向是打破“唯分数论”实施“综合评价”,从“单一”到“多元”的综合评价录取机制应该指向“多位一体”:让统一高考成绩从唯一标准变为“标准之一”;让高中学习过程与高考“挂钩”,在录取标准中导入高中阶段学业水平成绩;通过建立学生道德素质、志愿服务、课外活动等方式建立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实现高考录取刚性标准与多元评价的结合。新高考从“以分取人”的终结性评价到因材选人的过程性评价,将促进高校因材施教,以事实上的公平取代现行机制形式上的公平,同时优化素质教育的指挥棒。这种改革的路程可能是漫长的,但方向是明确的。此次品德加分所引发的争议,事实上也与改革所应坚定的方向密不可分。良好的思想品德及见义勇为的精神是学生应该拥有的素质,也是社会各方所大力倡导的精神力量,关键是这种素质应该逐渐演变为一种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通过给予学生优秀与否的评价,引导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自我修炼。但难点就在于,一个学生的道德水平高低恐怕难以量化为一个加分的标准。 高考是一座独木桥,挤过的人都应该深有体会,但在未来,我们可以期盼这座桥可以因人而设,也不再只有孤零零的一座桥。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是高考改革最重要的目标,在这个目标之下探索改革之路的脚步应该越来越坚定。 |
相关阅读:
- [ 05-19]高考改革应该淡化高考的指挥棒地位
- [ 04-21]高考改革需要一场公开讨论
- [ 04-21]高考改革要谨慎决策,不能重蹈覆辙
- [ 03-20]高考改革的重点是尊重学生选择权
- [ 03-10]不走“三路”是高考改革的根本指针
- [ 03-10]高考改革岂能不分文理科?!
- [ 01-17]高考改革“开弓没有回头箭”
- [ 01-17]高考改革要实现减负与公平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