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一职业技术学院授予2014年毕业生“工士”学位,引发的对职业教育的全国性关注和讨论。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前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更让讨论急剧升温。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提法,让人感受到了中央鼓励通过职业教育改变命运的政策导向和温度。 “教育改变命运”,曾是一句流行多年的口号,但近年来屡屡遭到质疑。对教育的负面悲观情绪,笼罩在很多学生、家长甚至一部分教师心中。“寒门难再出贵子”“阶层固化”“上升通道收窄”等论调,开始赢得市场。这背后有诸多历史和现实原因,其中,高等教育日益普及、就业竞争日趋激烈是主因。 教育真的难再改变命运?我们不妨看几个例子:河南灵宝有一位农民,通过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学习,学得过硬的食用菌种植技术,一年就收回了20万元的制菌种站成本;贵州开阳有一位青年农民,初中毕业就读职业技术学校,现在每月工资达到5000元。通过教育,他们都实实在在改变了自己的命运。看来,人生出彩的关键,不在是否接受了高等教育,而在于是否接收了适合自身实际、适应市场需求的教育。 近年来,尽管国家层面不断强化对职业教育的政策支撑和资金投入,但职业教育“低人一等”的看法,仍迟迟难以改变。在不少人印象里,只有成绩不好、考不上好大学的学生才会选择职业教育道路。 这些现象的出现,同我国长期以来对职业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对职业教育内涵、重要性宣传解读不够,有着重要关联。经济社会加速发展,必然促进社会分工进一步精细化。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不仅是科学家、教授和工程师,更需要大量经过系统技能培训的高素质劳动者。 当前,重新认识职业教育,已经有了较为广泛的社会基础。近年来,一方面由于许多行业高素质技能人才稀缺,职业教育推进成为中央和国家层面需要高度关注的工作。另一方面,在一些高校毕业生被认为“毕业即失业”的背景下,不少经过系统职业技能训练的“蓝领工人”,不但抢手,月收入也远远高于不少应届大学毕业生。今年引起广泛关注的“山东数十名电焊工移民澳大利亚”的消息,更让公众开始重新审视职业教育的作用。 让更多人通过职业教育改变命运,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改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错误认知,让职业教育成为更多愿意通过努力改变命运的人迈向成功的重要通道,迫切需要抛弃职业教育低人一等的观念。“行行出状元”,人才结构本身就有着多样化、多层次的特点。高素质、高技能劳动者,除了社会分工不同、岗位不同,从待遇、社会认同等各方面,理应同“白领阶层”没有任何不同。 将职业教育视为是考不上大学次等选择的观念,也应重新审视。现行的高等教育招生制度,将成绩作为近乎唯一的评价标准,文化成绩差生被录取到职业院校,影响了公众对职业教育的认知。事实上,职业教育的核心,不在学历,而在技能。我国经济正快速发展,急需大量职业技能人才。 随着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劳动力尤其是技术熟练劳动者的劳动价值必将得到更好的体现。依靠自己,每个人都能赢得人生出彩的机会;拥有技能,无论哪类劳动者都能赢得社会的尊重。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在大力支持职业教育发展同时,也应当有意识进一步强化“劳动光荣”的引导,让每一位努力奋斗的劳动者,都获得应有的社会认同。 |
相关阅读:
- [ 06-25]让职业教育重塑劳动的价值
- [ 06-24]奏响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时代强音
- [ 06-24]职教“工士学位”可在决策层面探索
- [ 06-23]“工士学位”与职业教育都需要正名
- [ 06-23]创设“工士”学位:矮化职业教育的馊主意
- [ 06-23]让职业教育不再“低人一等”
- [ 06-20]工业技师:德国制造的秘密武器
- [ 06-18]“一个人的合影”背后的坚守和孤寂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