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顾及贫困学生颜面也是一种善行

2014-08-04 09:10:43 连海平 来源: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林锦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日前发布公告,提醒商业机构、媒体及其他社会组织本着尊重事实、尊重隐私、关爱学生的原则,真心实意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新生顺利入学。

思想家阿伦特在论述善行时说,善行有一种“隐匿起来、不被他人看见或听见”的性质。若从这个维度剖析善,慈善可分三重境界:匿名捐助让受助人匿名、公开捐助让受助人匿名、公开捐助让受助人也公开。

公开而高调的捐助,希望通过媒体宣传,让天下人尽知,为自己或机构获得好名声。这种行为事实上也帮助了需要帮助的人,不能说是不善,但不是至善,顶多算是有私之善。如果,这种行为主体只是拿别人的苦难来“玩赏”,以他人的不幸映衬自己的幸福,那还只是私德问题。假如,个人、商业机构或社会性组织利用这种“名声”作掩护,进行不正当经营,攫取更大非法利益,那么,这种善就是“伪善”,甚至是恶行了。不法商人丁羽心在被侦查阶段,就供述了她的“高调慈善”的真实目的——“我想通过慈善提高社会影响力,让领导知道,让我自己免于刑事责任。”

于受助人而言,谁也不希望自己被贴上“贫困生”的标签,哪怕事实如此,他们也不愿意因为贫困而“报上有名,电视有影,广播有声”。物质的贫困已经让他们自卑、难受,甚至在同龄人面前抬不起头来,再四处张扬,只会给他们造成更大的心理压力。人同此心,这种慈善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次伤害。从权利角度,隐私权是每个公民的应有权利,贫困是贫困者的隐私,也当受到尊重。至少,能不能公开要事先征求他们的意见。

慈善要透明,隐私要保护。两者如何兼顾,考验着组织者与监管者的智慧与能力。无论如何,不能把慈善捐助变成嗟来之食。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