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在垄断企业暴利产品的核心利润上动一动刀,才能让这些企业明白:不拿中国法律当回事,迟早要付出代价。】 8月6日,国家发改委秘书长李朴民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近日,已完成对日本12家企业实施汽车零部件和轴承价格垄断案的调查工作,并将依法进行处罚;他同时确认,对克莱斯勒、奥迪的调查已经接近尾声,已查明两家企业确实存在垄断行为,近期将会给予相应处罚;对于奔驰是不是存在垄断行为,目前正在调查取证。 国家发改委调查发现,一些洋车企不同程度存在通过横向限制竞争、纵向限制竞争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以抬高价格获取垄断暴利的行为。 一边进口汽车身陷反垄断调查,一边车企纷纷大幅度降价——无论是整车,还是配件,不同品牌的进口汽车降价信息接连而至。消费者颇有几分“喜大普奔”之感。 这让人不由得想起一年前的进口奶粉反垄断调查案。去年8月,国家发改委开出乳品行业首个反垄断罚单,6家企业被处以近6.7亿元人民币罚款,随后这些企业下调奶粉价格5%至20%,消费者拍手称快。值得注意的是,违法行为严重、不能积极主动整改的合生元,获1.63亿元最重罚款。有了“前车之鉴”的汽车企业,本次纷纷主动“服软”、“示好”,似乎也在意料之中。 进口汽车在我国的暴利有多大?要知道,一些在我国属于“土豪”级别的进口车,在国外不过是平民座驾;一些进口车的保养维修费用高得令人咋舌。今年4月,一份热销车型“零整比”(零件价格与整车价格比例)报告显示,冲击消费者心理底线的是排名第一的奔驰某款车,零整比达到1273%,也就是说,如果这款车拆散只卖配件,全部配件的价格可购买12辆整车。同样饱受诟病的是实施了10年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进口车厂家因此“合法”掌握着全部产品的定价权……凡此种种,让人不难理解反垄断大棒为何会指向进口汽车了。 汽车行业反垄断调查实际上自2011年就已开始,如今步入落地阶段。根据规定,涉及垄断企业最高可被处以年销售额1%至10%的罚款。除了进口奶粉和进口豪车,此前还有被开出3.53亿元罚单的液晶面板案以及1009万元罚单的黄金案。2008年我国《反垄断法》出台后,事关消费者利益、存在垄断行为的企业接连受到处罚。这一切显示,切除垄断病灶,谁都没有“法外特权”,我国的市场经济秩序正在沿着法治的轨道日趋成熟。 不过,反垄断调查不能一罚了之。如果认为这些企业从此就能放弃垄断暴利这块肥肉,恐怕显得有些天真。有报道称,进口奶粉被开罚单一年来仍是涨声一片,本轮豪车巨头争先恐后降价也被指为是避实就虚的伎俩。这些都在提醒我们,惩治垄断行为,不能被“试探性、表演性”的降价行为所蒙蔽。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的反垄断,依然要持续发力。唯有在垄断企业暴利产品的核心利润上动一动刀,才能让这些企业明白:不拿中国法律当回事,迟早要付出代价。 |
相关阅读:
- [ 08-08]汽车业反垄断调查会带来什么?
- [ 08-07]与国际接轨 中国反垄断能走更远
- [ 08-07]反垄断打“洋老虎”并非选择执法
- [ 08-07]反垄断就该只认事实不认“身份”
- [ 08-06]反垄断可与降低进口税率齐头并进
- [ 07-30]反垄断接力赛当有更新思路
- [ 03-12]利率市场化还需配套银行反垄断机制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