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说,在校方布置此类作业的“教学目的”中,“报告”只是收尾环节,“实践”才是重点内容。两者若能齐头并进,相得益彰,最好不过。可反观此番“代写”服务的走俏,又让人难免生疑:是大学生们“敏于行而讷于言”?还是巧“生”难为无“实践”之“报告”?抑或是“全都不沾边,只能网上搬”? 不论如何,有一个事实不容否认,即此类实践报告能网上热销,(且近几年一直这样)。这说明,其货“硬”通,其价“足”值,报告呈现处,学生、商家与校方俨然各取所需,皆大欢喜。对此,笔者有深切担忧:如此非“虚”即“假”之作,何以能轻易蒙过本应火眼金睛,又见多识广的教师的审验? 类似的质疑,还应指向在布置此作业前,校方是否针对各人的暑期去向、家乡发展等,做过相关摸底、调查?在假期中间,又可否有意识的给以积极跟进、参与与取证?如果在这些方面,学校(教师)都无暇及此,懒得搭理,那么,开学验收时的得过且过,“睁只眼闭只眼”,或许就是无奈选择。如此说来,这很“师出有名”的“万能”作业,这看似无可挑剔的“假期标配”,还真难脱尴尬之态。 其实,正如福州大学教授甘满堂所言,“实践的目的在于体验社会”。只是,由于各人生活的地域、家境、兴趣爱好等不同,决定了这种体验的形式多种多样,诸如工厂打工、社区服务、开办家教、市场摆摊、下地干农活等,都可成为学生们假期的选择。这当中,有些“实践”可以说很“低端”,甚至很没必要以“报告”的形式,来全景展示,去深度开掘。如此之下,此不分情况的报告“一刀切”背后,本身就有“懒政”之嫌,再加上开学后检查上的欠认真,学生们或花钱买报告,或想办法去盖章等,自然而然。 变味的“暑期实践报告”,甚至赶不上“纸上谈兵”。其在“添乱”之余,更助推了“做假”之风、“投机”之气,严重污染了社会风气。既如此,在其“改邪归正”之前,这学生不喜、教师乏爱、又很易惹是生非的“报告”,依我看,还是免了罢。 |
相关阅读:
- [ 08-19]“代写暑假作业”学生有苦衷
- [ 09-02]不必为暑假作业的去向过度纠结
- [ 07-15]也应反思“暑假作业”为何能被“代写”?
- [ 07-15]暑假应多留些“中国好作业”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