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哈尔滨,赚钱不给老婆花就算家暴。《哈市妇女权益保障条例》将于11月1日起施行,新法规定:除打骂外,精神恐吓、禁闭、冻饿、经济封锁等都属家庭暴力范畴。赚钱得给老婆花,以后不许欺负她,此举引发了热议。(9月25日《重庆晨报》) 李阳家暴事件、白静被杀害案曾引起社会极大关注,《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的故事情节至今让人记忆犹新。有数据显示,中国至少有1/4的家庭存在家庭暴力,家庭暴力已经成为我国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尽管《刑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对禁止家庭暴力作出了一些规定,但是,在如何有效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为家庭暴力受害人提供保护和救助等方面,缺乏具体、可操作的规定。再加上,家庭暴力举证困难,夹杂着婚姻、亲情的因素。执行效果并不理想,对家庭暴力制造者的威慑力还没有显示出来。正如全国妇联权益部部长蒋月娥所言,“家庭暴力早已不是个人私事,制定反家暴的专门法律,将使中国4.01亿个家庭中的成员获得公权力的保护。”反家庭暴力立法迫在眉睫。 当然,遭遇家庭暴力的一方有很多途径为自己讨回公道,比如,以虐待家庭成员罪,把施暴一方告上法庭;起诉离婚;或者向妇联申诉;向媒体求助。但是,“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传统和社会舆论都是息事宁人、劝和不劝散。“清官难断家务事”,在公众的潜意识中,家庭暴力仍然被看作是家务事。家庭暴力受害者在抗争无果以后,除了忍气吞声,或者用极端方式解决问题以外,其权利主张往往难以伸张。由于家庭暴力涉及婚姻、子女抚养、老人赡养等家庭伦理问题。所以,在我看来,反家庭暴力立法,也有对传统世俗观念与法律刚性不足的矫正意味。 尽管反家暴立法还需迈过如何界定家庭暴力、调查取证困难、适用罪名等几道坎儿。但是,权利总比理由重要,办法总比困难多,反家庭暴力立法应尽快提上议事日程,并集思广益,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尤其是女同胞的意见,早日与民众见面,为遭遇家暴者保驾护航,为4亿家庭打造和谐家园。 在《反家庭暴力法》出台之前,哈尔滨领先一步,在《妇女权益保障条例》中规定,除打骂外,精神恐吓、禁闭、冻饿、经济封锁等都属家庭暴力范畴。精神伤害与经济封锁都算家庭暴力,这拓宽了家庭暴力的外延,丰富了家庭暴力的内涵。尽管这样做可能会导致家暴数据上升,但将精神伤害与经济封锁纳入家暴的范畴,体现了法律保护家庭弱者,尤其是经济不独立女性权利的姿态。 夫妻双方的收入有多有少,特别是全职太太,她们与丈夫支架存在经济依附关系,她们不惜牺牲自己的事业在家相夫教子,其权利与尊严,无疑应该得到保障,受到尊重。从法律上讲,夫妻双方有互相扶助的义务,夫妻双方的收入是共同的家庭财产。收入多的一方不应歧视收入少,或者无收入的一方。哈尔滨将经济封锁纳入家暴范围,是可贵的立法尝试,将为未来的《反家庭暴力法》积累立法经验。 反家庭暴力入法,为家庭弱势成员撑起一片权益天空,无疑是必要的。但是换个角度讲,立法不能解决所有家庭暴力问题。如何增强法律可操作性,加大对施暴者的惩罚力度,让受害者有底气对包括精神暴力、经济封锁在内的各种家暴行为说“不”,比写在纸上的法律条文更重要。在反家暴的问题上,公检法、妇联等相关部门与媒体都要切实负起责任来,加强舆论引导,提高家暴违法成本,全社会共同努力,形成法律法规与道德舆论的合力,共筑反家庭暴力安全防线,这很有必要。 |
相关阅读:
- [ 09-25]“家暴禁令”不是婚姻“避风港”
- [ 09-23]剥夺父母监护权可从极端个案开始
- [ 08-22]经济控制也是一种家暴
- [ 08-19]语言和经济伤害纳入家暴是社会文明
- [ 08-18]反家暴要法律也要有声有色的社会工作
- [ 07-24]若得法律抛“绳梯” 何须跳楼避家暴?
- [ 05-15]“打孩子不是家暴” “糊涂家长”真多
- [ 03-11]岂能将家庭暴力当成“家庭小事”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