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12月28日,电影作为一种中产阶级的“杂耍”艺术,在巴黎的咖啡馆放映。这是电影第一次被应用于商业用途,后来这一天被命名为电影的生日。因此电影在资本运营和艺术表达两个方向上出现了精神分裂,一方面是大量的商业电影被浸泡在爆米花和可乐之中,又甜又腻地叫人喘不过气;另一方面是许多小众电影被束之高阁,曲高和寡。 我们在争论电影何去何从的时候,往往忽略了电影本性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无论它的商业性还是艺术性,其实都是“咖啡馆文化”的重要环节。咖啡馆是电影诞生的环境,也许咖啡馆文化应该成为重新被考量的电影属性。于是,我一直感怀一个时代,那是巴赞的时代,那是加缪的时代,那是电影手册的时代,那是一大批导演和一大批电影风格可以自我命名的时代,那是一个属于电影俱乐部的时代。 巴赞用一生写了一本书叫作《电影是什么》,这是经典电影理论的奠基之作,是所有电影发烧友和电影专业学生必读书目,是电影本体论,是一篇美学宣言,是一种开放、深沉而又蓬勃发展的时代精神。巴赞用撰写专著的态度,抚养了导演特吕弗,也许特吕弗是巴赞一生最重要也是最成功的“电影评论”。 我读过《巴赞传》,这是一本在理论深度上点到为止,在描绘人物上感人肺腑的读物。巴赞不但是一个电影评论家、电影理论家、特吕弗的养父、《电影手册》的创办人之一,更是一个电影活动家——他把40年生命中的很多宝贵的时间都用在了放电影、讲电影、与人谈论电影上。他是所有电影爱好者的精神父亲,他的讲解把电影艺术变成了礼物,送给了很多人,有工人、农民、主妇、不良少年……那是一个叫所有电影人心驰神往的“黄金时代”。正是因为有一批巴赞的存在,那时候电影作为商品和艺术品并不存在纷争,因为所有人都欣赏或者说在努力欣赏电影的艺术性,而所有能够欣赏电影艺术性的人又都愿意为电影买单。 电影最天然也最理想的状态应该是一种没有所谓商业电影与艺术电影分野的状态,应该是一种只有好电影和坏电影分野的状态。这种状态需要电影创作者努力,也需要电影观众努力,更需要衔接在电影创作者和电影观众之间的影评人努力。 以电影评论为根据地,形成一种保护版权又生机勃勃的电影俱乐部文化,也许是中国电影发展的当务之急。中国电影产量飞升,中国电影票房飙涨,但中国电影还缺少一种氛围,一种“一群有趣的人谈论一件有趣的事”的文化氛围。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