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社会变迁,聘请家政人员逐渐从一种特殊性需要向普遍性需要转变。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和有限的市场供给,导致家政服务价格水涨船高,甚至出现了“保姆工资高过雇主”的鲜明反差。 然而,保洁阿姨“磨洋工”显然背离了劳动者的角色义务和角色规范,是对契约关系的损伤和对雇主权益的变相侵犯——“磨洋工”不仅降低了工作效率,也增添了雇主的劳务支出;在家政计时收费的格局下, “磨洋工”让雇主多掏了腰包,让家政服务的质量大打折扣。 如果说 “磨洋工”是一种罪过的话,惩罚的板子却不能全部打在保洁阿姨身上。“磨洋工”成为一种心照不宣、约定俗成“潜规则”的背后,也和家政服务的行业生态密不可分。在家政服务行业专业化、规范化建设相对滞后的当下,保洁阿姨素质的良莠不齐很难说不是一种必然,她们也因此有了 “自说自话”的空间。 不论是需要耗费大量体力,还是需要忍受歧视与社会排斥,抑或是向上社会流动的渠道狭小逼仄,保洁阿姨尽管拿着较高的工资,却依然面临着权利困境和发展瓶颈。当保洁阿姨看不到“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希望,就会将家政服务仅仅视为一个赚钱的门道;在缺乏有效监督的情况下,“磨洋工”成为一种短视、功利的理性选择。 长期高强度的重复劳动,对人们的积极性和主体性造成损伤,是一个在许多行业普遍存在的现象;这一点,在护士、保洁阿姨等工种上表现得尤为明显。而在一个习惯“以财富论英雄”的时代里,保洁阿姨在工作中没有得到足够的尊重、信任和社会认同,让她们和雇主只是一种雇佣关系,缺乏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温情——如果我们仅仅将保洁阿姨视为一个劳动的工具,却忽视她们的需要和情感,“磨洋工”就沦为保洁阿姨的一种生存策略。 减少保洁阿姨“磨洋工”,固然需要强化行业标准建设,促进家政服务专业化、规范化,也要改善保洁阿姨的生存生态,让“劳动更有价值,劳动更有尊严”。只有将制度护佑和人文关怀结合起来,让保洁阿姨活得更有体面和尊严感,她们的职业倦怠才会越来越少。 |
相关阅读:
- [ 07-28]保洁阿姨磨洋工,谁来亮黄牌?
- [ 01-08]院士群体保洁需要告别两个“单位”
- [ 09-10]“自主保洁”需要一次宽松讨论
- [ 09-10]大学生“自主保洁”合理吗?
- [ 09-09]功利化的“学生自主保洁”教育注定不会成功
- [ 09-09]预推“自主保洁” 先除行政化思维
- [ 09-09]“自主保洁”遇挫背后的共识困境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