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没有边界,但互联网世界里的行为不可能没有边界。在伪信息流一次次制造互猜和恐慌的情况下,构建应有的行为规范,是对互联网生态最好的保护。】 每个互联网用户每天都面对着一个辽阔的信息世界。这是一个既真实又充满虚幻的公共领地。在这个信息流世界里,信息的病毒式传播让甄别和选择成本无限提高,让信息处理变得既轻易又复杂。在脆弱的信息甄别机制无法处理所有信息的情况下,基于个人经验的情绪化感受,就成了用户实现自我定位,完成互络世界公共角色扮演的快捷方式。这让互联网世界的信息流要么逼近,要么远离真实,而我们已习惯了处之泰然。 所以,当1月10日微信公开课PRO版的“我和微信的故事”在朋友圈被刷屏,随即被谣言包围,然后又被辟谣时,我们只是见证了又一起谣言和真相互搏的事件,看着它画上句号,很少有人较真。仿佛这起传播事件如同伪心灵鸡汤的一次不小心的泼洒,这起谣言传播事件的社会成本似乎从来没有产生,或者损失已被悄然转移。 然而,这样并非事实。在“打开微信公开课PRO版的链接会被盗号”的谣言大面积传播的瞬间,很多用户因为无法辨别真伪,解绑了与微信捆绑的银行卡,据说解绑的银行卡达到了百万量级。由于谣传打开链接支付宝账号也会被盗,支付宝也随之“躺枪”。这句源于微信又未能制止的谣言,带来了几何级的灾难,还能将其视作简单的谣言传播事件吗?恐慌是社会安全感的敌人,是金融系统性安全的敌人,也是整个互联网生态的敌人。如果对滋生于微信朋友圈的伪信息流造成的 恐慌仍然只能被动式补救,只能事后辟谣,那么类似商业悲剧——或者说公共悲剧就还会发生。 对此,每个互联网平台对于伪信息流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既是自身利益决定的,也是其公共义务决定的。10日的微信谣言传播事件之所以被迅速放大,部分原因在于“我和微信的故事”的链接访问量太高,起到了替谣言证实的反作用。我们看到,在微信朋友圈、一些公众号,散落着大量有违常识的谣言,对于微信平台而言,自身应建立行之有效的去伪机制,严格管理接口,防止管理疏漏为谣言所趁;也应建立起开放的、更有效的自我管制和净化机制,以更牢靠的自发秩序共同预防谣言传播。 监管层也应构建应有的指挥秩序。微信谣言的制造是恶作剧还是恶意商业攻击?如何对其造成的公共恐慌定性和衡量?对网络平台谣言传播,建立长效机制已迫在眉睫,需要划定明确的行为边界,建立顺畅的纠纷解决机制。法制和市场,都是互联网商业文明的基石,与互联网微观领域的干预不同,这是政府应该伸出的那只手。 互联网没有边界,但互联网世界里的行为不可能没有边界。在伪信息流一次次制造互猜和恐慌的情况下,构建应有的行为规范,是对互联网生态最好的保护。无论互联网监管者、企业还是用户,都不能置身事外。倘若放任,只能鼓励蛮荒。微信谣言传播事件,就是一次惊心动魄的提醒。□迩晓 |
相关阅读:
- [ 01-13]“盗号谣言”为何会引爆群体的不安
- [ 01-12]网企对“微信故事”链接谣言也该负责
- [ 01-11]“患H7N9死亡”: 老谣言何以频“复出”
- [ 12-31]三北防护林与朋友圈的谣言
- [ 12-16]可别让“鱼浮灵”谣言和鱼一起“复活”
- [ 11-20]微信公号何以陷入“谣言之灾”?
- [ 11-11]读懂抵制“谣言”背后的期待
- [ 10-31]用法治扼住网络谣言命脉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