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生育,“去家庭化”政策值得探索
2023-04-14 10:26:20 来源:光明网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
光明网评论员:又有两地加入发放育儿补贴的阵营。日前,辽宁省沈阳市卫健委等印发相关方案,明确提出对夫妻双方共同依法生育三个子女的本地户籍家庭,三孩每月发放500元育儿补贴,直至孩子3周岁止。紧随其后,黑龙江哈尔滨卫健委也就育儿补贴发放政策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拟对符合条件的二孩家庭每月发放500元育儿补贴,三孩及以上家庭每月发放1000元育儿补贴,发放至子女满3周岁止。 为提振生育意愿,近来各地持续加码鼓励生育政策包。此前,已有浙江、湖南、吉林、安徽等多个省份出台文件,明确提出建立育儿补贴制度。此外,还有多地在租房购房等方面出台对多孩家庭更为友好的倾斜性政策。各地鼓励生育政策更加频密,向社会传递出清晰且积极的信号。 现金补贴,这一鼓励生育的公共政策制定逻辑并不难理解,既然3周岁以下的儿童还未能接受学前教育,就意味着家庭在这一时期承担着较为繁重的照料负担,拿出真金白银补贴育儿家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家庭收入、减轻育儿成本,从而达到提振生育意愿的预期。 不过引人深思的是,现金补贴是以家庭为发放单位的,作为社会共担生育成本的政策尝试,却也在无形之中反向强化了人们关于家庭是主要育儿照料场所这一认知。而且鉴于当下的性别平衡状况及家庭内部普遍的分工模式,这部分家庭收入增加之下,有更大的可能是女性被要求更多承担起子女照料的责任。而对于不少女性来说,担心生育阻滞甚至中断职业发展,继而影响到经济收入乃至身份认同,正是她们婚育态度消极的一大原因。 必须指出的是,这并非质疑现金补贴政策的有效性,恰说明鼓励生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唯有多因素形成相互强化的协同效应,方能真正对家庭的生育决策产生积极影响,无限接近并实现政策预期。若循着“去家庭化”而非相反的方向设计鼓励生育的公共政策,那么增强托幼服务供给的政策优先级当提升。 发展托幼服务,让家庭拥有更多育儿选择,将减轻家庭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女性的照料责任。这种替代家庭照料的选择,让家庭成员尤其是作为妈妈的女性可以尽可能避免陷入职场与家庭身份的冲突,从而有机会实现工作与家庭的平衡。对于家庭来说,可靠的“另一个选择”的存在,“去家庭化”的政策导向,也将有效缓解家庭育儿焦虑和压力,进而影响家庭生育态度与决策。 多地的育儿补贴多针对二孩及以上孩次发放,一孩基本没被纳入政策照拂范畴,政策瞄准的也多是撬动一孩家庭的生育潜能。去年,国家卫健委公开表示,近年来我国出生人口中二孩及以上占比已提升至55%以上。未来如何实现一孩家庭的扩容实属重要。从这个角度来说,相比育儿补贴,发展托幼服务的惠及面显然要更大,相关社会资源的介入和支持,或将带来更多的改变。 近年来,国家层面已出台多个文件,以加快统筹推进托幼服务发展。眼下,随着出生人口减少,幼儿园学位资源由紧缺转宽松的变化日益显现,这不失为发展托幼服务的一个契机。已有不少专家指出,应不失时机推进托幼一体化,将2-3岁幼儿的托育纳入幼儿园,从而实现学前教育资源更高效的配置。如何因地制宜构建前瞻性的托幼服务体系,如何施以差异化的细则以提高托幼服务的可及性,如何释放生育成本社会共担的政策导向与善意,是留待我们解答的严肃命题。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