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学院大四女生鲁姜楠的编剧导演梦 创作30集电视剧剧本
2015-09-21 09:52:11叶明华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肖晓敏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怀揣梦想的鲁姜楠 父亲写给女儿的生日礼物 一个在校大学生创作出30集电视连续剧剧本,并将首次执导于年内开机,这不是作家笔下的故事情节,而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真实的事。 鲁姜楠,三明学院2012级艺术设计学院鞋艺设计专业学生。本月17日,她刚刚在剧本收尾中度过了23岁生日,30集共计30余万字的处女作青春校园励志剧《青春com on》是她给自己最好的礼物,更是给自己青春花季最绚的印记。 1、大四学生完成《青春com on》剧本创作 有梦想,不低头,这应该是当代大学生的底色。 《青春come on》想要传递出的就是这样的正能量。 “上了大学,我找到了自己。我不再惯性前行。我很确定,我要学东西。”正是一年秋季开学,“大学新鲜人”的到来,让校园显得更有朝气与活力。刚升大四的鲁姜楠已开始感伤,“很舍不得,舍不得在学校的所有一切。”于是,在前几天,在剧本里提前毕业的鲁姜楠大哭了一场。 情节是虚构,情感却是真实的。鲁姜楠说,剧本以她的校园生活为原型,讲述了福建三明学院鲁小胖和“饼哥”王哲真实而不寻常的大学生活。故事从复读生鲁小胖考上三明学院去上学那天展开,男女主人公并不美好的相遇,秘密与真相,真情与追梦。正是:一阵哭声隐藏一个惊天秘密;一份求告富含多少人间真情;美丽青春总有动人故事,一个无人售饼摊,成了三明学院奇特的、暖暖的风景。故事曲折而不复杂,动人的是满溢的友情、亲情、真情,为了梦想永不停止的脚步…… “我的大学,她的别名叫成长与成才;我的青春,她的色彩是绚丽的火红!”鲁姜楠创作的初衷就是想记录下这段无悔青春,记录下生命中的感动:这样一群有担当,敢梦会拼的90后! “要敢做梦,要趁着年轻把梦尽可能地变成现实。”这是鲁姜楠回复给学妹的寄语。而她自己就是这么做的。大二暑期,她在爸爸的鼓励下开始创作这部以自己大学生活为原型的《青春com on》,今年9月,大四开学完成这部30集电视剧剧本创作。 2、“希望明天母校能有一点点以我为荣” “我是个很平凡的女生,性格不够文静沉稳,也不是特别活泼跳跃,走在人群中,除了身材的与众不同,再也找不出我有何过人之处。但其实,我觉得普普通通的很好,我可以安安静静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是鲁姜楠眼中的自己。 普通并不代表平庸。鲁姜楠从大一至今的获奖情况,能写满满的一页纸。一次一等奖学金,两次三等奖学金。省级以上的奖项有首届“金光大道”全球校园华文散文诗大赛三等奖;微电影《问青春》获第九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微电影创作二等奖;微电影《成长成才》获省“助学·筑梦·助成才”学生资助微影视展播三等奖……然而,许多校外奖项的获得鲁姜楠常常只是自得其乐,甚至没有上报学校。 鲁姜楠的确很低调。这一回,她创作剧本《青春com on》,同样是秘而不宣。直到记者偶然获知有在校大学生做了这么一件事,找上三明学院相关部门,学校老师一听说,大吃一惊:还有这回事?还有这样的学生? 鲁姜楠跟记者有些羞涩地解释,因为父亲的支持、鼓励与四处奔波,找到了投资,剧本将会年内投拍。她希望就在自己热爱的这所学校开拍,父亲虽然有不同意见,但也打算近期与学校相关部门沟通。 “剧本当然得在三明学院拍呀。故事就发生在这,故事的原型在这,每一个场景都有学校的影子。”鲁姜楠说,她太爱这所给予她成长的学校,太爱她的专业、老师、同学,从到这所学校第一天起至今没有后悔。 剧本的每一个人物倾注了她所有的爱。“认识我的人,以后看到这剧,肯定会说,咦,这不是我认识的那个鲁小胖嘛。”鲁姜楠说,然后,大家也许就会在剧里找到好多似曾相识的“梗”,关于学校的集体记忆,关于不散场的青春。比如男一号“饼哥”王哲,带着妹妹上学的“梗”,就有学校里“全国道德模范”曹阳飞宇带父上学的影子;宿舍楼道卖饼的“梗”,则是学校拿了全国大奖的校园戏剧《上大学》里一位男演员的真实故事。 《上大学》鲁姜楠看了四遍。她为身边有这样的同学、老师感动而骄傲,“今天我以三明学院为荣,希望明天母校也能有一点点以我为荣。”鲁姜楠说,现在剧本的事学校知道了,很支持,爸爸也不再建议她到别校拍这部《青春com on》。 3、“请让我导,没有人比我更了解这个故事” “一个在校大学生,还不是导演专业,甚至不是任何跟戏剧有关的专业,你是怎么让投资方同意你执导这部戏的?” “我说服了我爸爸。我说,没有人比我更了解这个故事,熟悉这些人物,应该没有人能拍出那种感觉,拍得比我好。然后爸爸同意了我的说法并试图说服了他们吧。” “你胆子太大了。” “爸爸叫我‘憨大胆’,我们一家人胆子都大。”(大笑) 这是记者与鲁姜楠关于将执导这部30集电视连续剧《青春com on》的对话。 其实,这不仅仅是凭着胆子大就能做好的事。鲁姜楠年纪虽小,但很明白自己的优势与不足。 最大的优势就是对于喜欢的东西学得特快。鲁姜楠对自己这种“功夫”特别自信。当年,没有任何美术基础的她,集训两个月,艺考成绩过线。考上三明学院后,进入校自律委员会的网络部,初次接触视频制作,并爱上了视频制作。当时网络部长要毕业了,推荐她接任,并建议她如果可以去学学“PR”软件之类,“不难学的。”“那你为什么不学?”“学不会哦。”鲁姜楠至今还清晰地记着当时的对话,结果她花了一周多的时间竟然学会了。 紧接着“一条路走到黑”的鲁姜楠又开始自学“AE”软件。这些软件都是一些相关专业大三学生才开始学习的,但大二的鲁姜楠又是凭自学不到两周学会了。“那段时间,我宿友说我‘疯’了,熄了灯就打手电,自己的笔记本电话没电了,就借同宿舍的,每台都用没电了,才罢手。”鲁姜楠说,为了学习,真是日以继夜,宿舍姐妹感情好,可是但凡去玩、聚餐什么的,她真是没时间参加。 怎么学的?问百度,搜QQ群嘛。鲁姜楠笑着说,因为这,还交了不少志同道合的网友。她可不仅学得快,还学得好。一技之长还能赚点“外快”了。她说,就是做那种婚庆公司要的婚纱视频什么的,一单就能赚100-200元,这可比发传单好赚、来得轻松。 愿意于学、善于学,鲁姜楠对于执导电视剧虽然完全门外汉,但她相信,技术的东西她上手一定快。而对作品的理解,她对自己更是信心满满,的确没有人比她这个作者理解更透彻了。 “还有很多专业的人,很多具体的东西,他们也能教我,帮我。”鲁姜楠说,这些年,特别幸运的是得到太多人的帮助。大家无私、热情的传授,让她感动之余,受益匪浅。 4、“看了第一集,爸爸懵了” “鲁小胖的大学生涯注定从‘憋屈’二字开始:爸爸妈妈开车送她去火车站,路上遭遇小摩擦,对方不依不饶引起大堵车,爸爸跟人大吵一架,拉着她跑步才赶上火车;火车上又遇到俩‘没见过世面’的话唠(其中一个竟是同舍辣辣),又弄了一肚子不愉快;更憋屈的是,一下火车,手机就被偷了,而发传单的同届新生王哲被她当作小偷揪住不放,双双进了派出所;刚到学校,又脚底一滑,给王哲的同舍新生贾朝阳‘行了个大礼’,‘小太阳’贾朝阳竟对胖乎乎加傻乎乎加气呼呼的鲁小胖一见钟情……” 这讲的是《青春com on》第一集故事。“爸爸看完,懵了。我不知是什么情况,也傻眼了。”鲁姜楠回忆着大二暑期第一次尝试的剧本创作,拿给爸爸看的场景。 鲁姜楠考上三明学院,发现她的世界变了个样。身边人身边事都是那么的新鲜有趣,大一寒假一回家,她就跟爸妈自豪地说起学校这事那人,宿舍舍友又如何如何,学校里又发生了什么事……鲁姜楠讲得活灵活现,常把父母逗得直乐。已开始转型编剧的爸爸建议女儿:很有趣,你可以写一写呀,比如说剧本。 剧本?鲁姜楠想都不敢想,当时,她最多想,要不,以后以这为题材写部小说。大二暑假某一天,在爸爸的再次建议下,鲁姜楠终于动笔。 放假回家能当爸爸剧本的“第一读者”,又承蒙爸爸教了些剧本常识,两天后,鲁姜楠忐忑地交稿了。 爸爸看完懵在那里,鲁姜楠大气都不敢出。“没想到爸爸是被我惊到了。”鲁姜楠乐了,原来,爸爸发现自己女儿竟很会讲故事。这是编剧该具有的最重要素质。“爸爸说,没想到,楠楠还有小泼妇的潜质。一开场就来动作戏,吵架。”有戏剧冲突才好看,抓人。 爸爸给女儿的第一集打了100分。虽有鼓励成分,但鲁姜楠信心倍增,最为有趣的是,还会被自己的思维惊艳到。于是决定听爸爸的,继续写。 “我从小就没什么常性,写这部剧应该是我做得最长的事了。”从第1集写完不久,就回校了,鲁姜楠断断续续地写着,一年过去就只写了13集。 爸爸急了,放了狠话,别又像当年那篇纪念姥爷的文章。鲁姜楠被一下警醒,今年放暑期,就宅在家里发奋图强。“爸妈诱之以吃,我喜欢海鲜,他们就说,你好好写,就煮虾给你吃。”鲁姜楠说,吃得愉快,剧本也进行得很顺利,一下写了14集。 “卡文”时,爸爸妈妈也会一起讨论。爸爸以多年的写作经验常给予有力的指导。剧中女主角鲁小胖,是以鲁姜楠自己为原型的,所以写着写着,鲁姜楠就会有心理障碍,“有时写得挺狠,有时下不了手,怕大家会不喜欢她。”爸爸一句话“越爱这个人物可能就会害了她。”客观的立场,有效地疏导了鲁姜楠。爸爸甚至还请了有名的编剧到家里帮女儿看看部分剧本。 女儿编剧天赋让爸爸没想到,而爸爸的“小心机”女儿更没想到。“现在想想,我觉得爸爸在看了第一集,就有打算找投资做这个剧了。”鲁姜楠说,爸爸一向是很专业的,职业敏感强。 此前,爸爸正跑自己的一部都市爱情戏的本子,顺便捎上她的这本,后来,爸爸索性全部精力放在她这个剧本了。 鲁姜楠说,她真的很幸运,要不是爸爸,就不会有这部剧作,而更不会有筹拍、执导之类的后续了。而且,真的很顺利,之前爸爸注册了妙奇国际影视文化(北京)有限公司,今年因为新政策,有了拍摄证。要不然自己的剧本,也许也会像爸爸以前的剧本一样卖给其它公司。 如今,剧本已完成,剧本全部订下后,应该就要开剧本研讨会了。 5、男神爸爸父爱如山 9月17日06:59:57,著名作家鲁克在自己的博客上贴了一幅字:“亲爱的女儿,你以你这个年龄最好的方式,向社会传递了正气、正义、正能量,也以最好的方式纪念并留住了你的青春。亲爱的女儿,生日快乐!二〇一五年九月十七日,父鲁克于北京。” 鲁克原名鲁文咏,头衔不仅是作家还有诗人、编剧、导演、书法家、摄影家、影视策划人,妙奇国际影视文化(北京)有限公司总裁,艺术总监一长串,对于鲁姜楠来说,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人是她的爸爸。被她视为第一偶象、“男神”的爸爸第一时间发来的生日祝福,给予她莫大的鼓励与支持。 “爸爸给我的影响太大了。他就是最好的榜样。”谈起爸爸,鲁姜楠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爸爸鲁克为理想和自由辞去银行工作,南下、北漂十余年,做过记者、编辑,从事纪实写作十余年,2006年获《家庭》杂志特别大奖,荣获轿车一辆,被业界尊为“中国纪实写作第一人”。现在从事长篇小说、影视剧本等职业写作和影视导演工作;文学作品多次获得全国奖,并有作品译介海外。 爸爸跌宕奋斗的一生,女儿鲁姜楠亲历其间,特别感慨“觉得爸爸太了不起了,凭一支笔能做到这样,养活我们一家三口不说,还给家里赚了三套房、一部车。” 鲁姜楠说,从小爸爸一直希望能继续他的衣钵,但年幼贪玩爱犯懒的自己总是让爸爸失望。 鲁姜楠至今保存着一本小时候的日记本,那是二年级时,爸爸给买的,让她试着写日记。结果,当天,小姜楠很开心地写了一篇:“爸爸给买了本好漂亮的本子,我特别喜欢什么的。”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至今就这一篇日记。 “那时只顾玩,爸爸的话,从不走心,结果就是这本日记本,还让爸爸发了大火。”鲁姜楠说,2003年,很爱她的姥爷过世了,她在葬礼上哭得不行。回家后,她跟爸爸说,想写写和姥爷的事。她心里是很想写的,可是就是没付诸行动,结果爸爸问她几次,她不是说写在作文纸了,就是说写日记本里,后来,爸爸发火了,把她的日记本、书全扔在地上,逼着她把文章找出来。“那是我记忆中,爸爸发过的最大的火。”发完火,爸爸告诉鲁姜楠,做人不能这样,不能骗人,写就是写了,没写就没写,要诚实,这是做人的基本。 这事给鲁姜楠留下深刻的印记,“做人要诚实”,这从此成了鲁姜楠的做人原则。 而从那时起,鲁姜楠开始在QQ空间写东西,在博客写博文。没想到第一篇博文就上了推荐,而渐渐地,博客竟成了父女俩的交流地了。 “爸爸就是我文学的引路人。”鲁姜楠说,父母相当开明,并没有强迫学这学那,自己也不算是博览群书的那类人,爸爸是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来不断引导她的。 爸爸主张“暖性写作”,誓为苍生立言。著有六卷本长篇报告文学《苍生——中国民生纪实》和长篇小说《沉沦》《挣扎》《堕落》三部曲,诗集《颤栗》《抚摸》《依偎》《多年以后》,以及散文集《你在伞里吗》《打听一朵花的名字》等文学著作20余部。 在鲁姜楠的印象中,爸爸一写纪实类文字,就需要很多纸巾,因为爸爸常写着写着,自己被采访对象的故事感动得哭了。一写到精彩处,就要跟妻子、女儿分享,大声念出来。这样出来的作品自然打动了无数读者,爸爸的作品多次被《家庭》杂志评为最受读者欢迎的文章,“他的发稿量,好像至今无人突破。” “小时候,我爸是从不看我的作文的,哪怕我60分的作文试卷得了58分高分。”鲁姜楠说,爸爸认为那都是应试作文,没什么可看。爸爸让女儿要养成习惯,当生活有心人,平常多观察,但小姜楠一直不明白,什么事都是过眼不进心。 直到有一次,父女一起看电视,电视刚播放了悉尼奥运会的宣传片,爸爸问女儿,这是第几届奥运了?尽管是刚看的,鲁姜楠还是傻了眼被问住了。爸爸就说了这么一句:这么短的片子,还是有声音有画面的东西,你都没记住,那老师上课你能听进多少?其实爸爸平常不怎么过问女儿成绩的,鲁姜楠成绩不稳定,时好时坏,这下触动太大了,脸红透,不敢吭声。不过,从此,鲁姜楠似乎有点开窍了,会用心去看,愿意去观察。这年,她五年级了。 鲁姜楠的摄影是爸爸手把手教的。初中时,当过摄影记者的爸爸把淘汰的一个单反相机送给了女儿。“单反多重呀,我一点也不喜欢,还说就喜欢那种卡片机。”爸爸严肃地看了女儿一眼,不讲话,鲁姜楠乖乖地拿起相机跟爸爸出门,“这时傍晚光线好,我们拍花。”一下楼,父女俩就不管脏不脏趴在地上拍那些名叫“地黄”的小花。爸爸相机从不离手,鲁姜楠觉得爸爸很奇怪上厕所都不愿放下,“他告诉我,你预料不到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值得记录的事。” “爸爸不说教,也不强求,但现在想想真的教了我很多‘干货’。”鲁姜楠说,爸爸写一手好字,但自己不爱学,至今也不会。但是摄影、文学在耳濡目染之下,常常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六年级诗作《我爱你祖国》获全国奖;初中时摄影作品《初夏》在全国大赛中荣获金奖;高中时她即在国家级期刊发表文学作品,大一时纪实作品《爸妈:慢点老行么》在《家庭》杂志发表,并被《读者》《意林》《青年文摘》等报刊转载。 6、生命有了裂隙,是为了让阳光洒进 《青春com on》女主角鲁小胖是个高考复读生。鲁姜楠说,没错,我就是个高考复读生。 “复读那年成绩出来,当时老师说,四点之前没接到通知,就是没被录取。一直到三点五十分,我还没接到任何消息。后来爸爸从书房进来,举着手机说,你被录取了,我的眼前‘刷’地白了,眼泪就流下来,爸爸吓得赶紧把手机给我看,连说没骗你。然后我根本看不清屏幕,白花花一片。”事过经年,鲁姜楠回忆当年复读被三明学院录取时,那副“范进中举”的傻样仍历历在目。 其实最早有点想写个复读生的故事,但太苦了,还是算了。鲁姜楠说,所有昨日的苦最终都会变成今日的甜。如果不是复读,她不会发现还有三明学院鞋类设计这样一见钟情的专业,甚至不会来到三明这座美丽的城市。 的确,所有的苦难最终都会变成成功之花最好的养分。鲁姜楠小时候跟着父母南下、北漂,很是吃了些苦。比如一家三口挤在不到十平米的平房生活,甚至在爸爸书做成的床上一睡两年余;比如,因明白家里的拮据,不忍向妈妈讨要30元参加班级活动的不可言说之痛;比如,因为外来暂住而显得尤其不易的求学之路……在高考落榜那年,犹如最后一棵稻草,让鲁姜楠“疼痛”得无法呼吸,终于在一夜,她以文字的形式把这汹涌的情感付诸笔端,一篇大几千字的《南京,我的痛》,让半夜看到这篇文章的爸爸妈妈哭成一团。 爸爸把全文登在他的博客上,后来,有杂志编辑看到就约稿了,再后来,这篇文章被删改后以标题《爸妈:慢点老行么》在《家庭》杂志发表,并被《读者》《意林》《青年文摘》等报刊转载,尤其是编进《高中生学习高一版》这是鲁姜楠最高兴的。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眼下,鲁姜楠的《青春com on》即将建组,年内将开机,演员也在接洽中。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