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读报

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闽江源

2017-11-24 09:10:05方炜杭 陈晓星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肖晓敏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东南网11月24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方炜杭 通讯员 陈晓星)

建宁县里心镇上黎村是“由赣入闽第一村”,地处千里闽江正源头。近年来,该村推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及水源地保护,开展禁柴改燃试点工作,保护生态环境,并依托生态资源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村子正朝着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迈进。

近日,傍晚时分,记者走进上黎村,邱金泉正在厨房里准备晚饭。“以前烧柴火做饭,房里都是烟,把人呛得直掉泪。自从有了煤气灶,再也不想回到烧柴火的日子了。”

51岁的老邱在村里生活了几十年,村里祖祖辈辈都是烧柴火,反正山上都是树,捡一点,不够再砍一点,还不用花钱。

积少成多,你家砍一点,我家砍一点,山上的树就少了,泥沙就顺着水往下游跑,建宁曾经也是全省水土流失治理Ⅲ类重点县,近年来,为了治理水土流失,各级各有关部门可花了不少力气。

让老邱没想到的是,这一代代传下来的习惯改起来还挺快。今年6月,建宁县出台了《禁柴改燃试点工作方案》,上黎村被列入试点村之一,老邱家除了获得500元的一次性燃具补助,每月还能领到80元的燃气补助。“现在村里人不砍树、不烧柴,还有补贴领。”

不只是老邱,今年建宁县地处重点生态功能区内的6个乡镇9个建制村22个村民小组907户共约4329人用上了煤气灶,每个月还能领补贴。

“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建宁县委书记郑剑波说,“建宁县是千里闽江的正源头,像对待生命一样保护好闽江源头是建宁的使命和承诺。”

“现在,村里环境越来越好,我们的村子就像公园一样漂亮!”80多岁的张美娇老人受益于造福搬迁政策,从高山上搬到上黎村水南桥小组,她自豪地介绍着自己崭新的小楼,“你看,厨房、餐厅在一楼,卧室在二楼,光线好,厕所也都在屋里。”

“现在大家都不会把生活垃圾往河里倒了。”村党支部书记邱模清深有感触地说,以前最头疼的问题就是没地方倒垃圾,村子的边边角角都成了垃圾堆。自从对生活垃圾实行“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后,家家户户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自觉把家门口打扫干净。好的政策引导出良好的生活习惯,古村焕发新活力。

“惠农政策越来越多,我们自己也要加把劲,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邱模清说。

优良的生态,不仅让上黎村民的居住环境越来越漂亮,他们也依靠自己的努力,吃上了绿色饭。盘点一年来杂交水稻制种的收入,村民甘传茂家的50亩杂交水稻制种带来20多万元的收入。“现在,我们种的可都是‘金种子’。”5年前,他家才种8亩杂交水稻,亩产150公斤,市场价4元每公斤。今年他从村里流转了42亩地,加上自己的田,总共种了50亩杂交水稻。收获时,亩产产量达200公斤,市场价20元每公斤,是普通水稻的4倍。

“我们种的黄花梨、黄桃等水果,城里人都喜欢。”在一旁的种果大户张运胜接过话匣说,他家种了1000多棵黄花梨,2010年开始,他就尝试采用生态绿色的种植方法管理果园。今年,他又尝试利用互联网卖黄花梨,价格比往常高了好几倍。

上黎村民的人均年收入已从5年前的6000多元涨到现在的1.6万多元。邱模清说,下一步,村里要继续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创优生态环境、创特生态产业、创造生态财富。“我们村还准备借助资源优势和边界优势,发展乡村旅游,让绿水青山变成真正的金山银山。”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本网原创
更多>>要闻
  • 新闻图片
  • 论坛热图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