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三明频道 > 本网原创 > 正文

生态美、百姓富、人才聚——美丽乡村在三明

2022-07-01 10:34:51  练为泉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艳艳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东南网7月1日讯(本网见习记者 练为泉 文/图)日前,全国乡村建设工作会议在三明市举办。近年来,三明市全面推行156”乡村建设工作机制,坚持“原生态、低成本、有特色”这一工作理念,实施“一把手”推进、规划先导、共建共享等五项机制,着力建设文化传承型、休闲旅游型、生态保护型等六种模式,一幅幅“生态美、百姓富、人才聚”的美丽乡村新画卷映入眼帘。

生态美——田园变公园

青砖、黛瓦、白墙,一栋栋风格统一的小洋楼,房前屋后绿树成荫,似画中的田园风景……霞鹤村,位于新亭山下、九龙溪畔,距永安城区3公里,先后入选省级美丽乡村试点村、福建省金牌旅游村、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现正在申报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

2014年,该村由村民出资入股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由霞鹤村委会、合作社、福建省绿园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三方共同出资成立新公司,充分发挥霞鹤优越的区位和土地、生态优势,挖掘“山水、村落、生态”等旅游资源,将霞鹤村打造成文化之地、体验之地、颐养之地和生态永续的休闲旅游天然公园,实现田园变公园。依托合作企业,村民可以从事生态种植、餐饮服务、沙滩娱乐、物业管理等工作,在取得土地租金、股份分红收入的同时,获得务工收入。

乡村大变样,百姓得实惠,村财有增收,发展的势头也越来越好。据介绍,2021年,霞鹤村集体经济收入86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633元,分别是1996年的4.7倍、12.8倍,有98%的村民已经住进别墅式新房

永安霞鹤村

在永安,田园美如画的,还有龙大村。从“小武夷”栟榈山向下望去,龙大村是一颗珍珠,镶嵌在这绿水青山之中,一幢幢乡间楼阁整齐划一。走在龙大村,家家户户门前各有特色的庭院让你眼前一亮,更可贵的是龙大村村民勤劳朴实的性格,在这美丽的乡野间保留着。

他们从山上带回的沙石、泥土、木材,通过自己加工制作,用最小的成本,做成了最美的庭院。当天,龙大村村民李锦柳在自家庭院用旧陶罐制作种花容器,用泥土、砾石填充,然后把多肉植物放置进去,美观又简洁。据了解,龙大村村民大部分在石墨烯产业园上班,“白天务工,晚上务农,我们自给自足。”李锦柳说,“女儿在福州读书,现在节假日都会回来,有时候还会带同学回来村里玩。”

百姓富——村民变股民

张玉清毕业于三明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因一次美丽邂逅,选择在尤溪县桂峰村安家落户、结婚生子。夫妻二人在村里经营着一个集生态休闲、康养度假、亲子体验为一体的“实在家庭农场”民宿。她说:“村里的旅游旺起来了,我家民宿生意也越来越红火了,特别是竹蛇灯、玫瑰节、祭祖大典、晒秋节等民俗活动期间,生意更火爆。”

“在桂峰村,类似民宿已经有9家,其他的旅游商店也有十多家,有越来越多的村民选择返乡创业。”桂峰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蔡华日告诉记者,桂峰村通过多渠道发展桂峰文旅产业,年增加村财收入约26万元,年接待旅游人数达15万人次,村内旅游年收入达550万元,村民旅游从业人员达113人,人均旅游收入达5760元。

尤溪桂峰村古建筑

“这里鹭鸟资源很丰富,包括白鹭、夜鹭、池鹭等,数量达3000只以上,是全国首个中华鹭鸟保护地。”尤溪县半山村村民萧兴华一边带着大家参观,一边讲解道。据介绍,2015年,该村村支书林上斗和部分党员带头,投资10.5万元购置了15个竹排,开始试运营旅游项目。因早年在县里经营过旅游社,有一定讲解基础,萧兴华于是在半山为游客开展义务讲解,让更多人体会到半山半水半月岛的独特魅力。

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尤溪县半山村采取“党组织+党员+致富能手”模式,吸引一批长期在外的泥水工、木工、厨师、水电工等乡村手艺人回村创业,带动60余名村民发展特色产业,全村外出人口从2015年的860人减少到如今的50余人。

此外,由半山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通过统一流转经营权方式,盘活耕地、林地、宅基地等资源,由村民“折价入股”并享受分红,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2015年以来该合作社累计分红132万元。

人才聚——乡村振兴再出发

2019年,三元区小蕉村陶文化对外公布后,来自台湾的蔡幸爵教授知道后,慕名而来,在这里成立了蕉人文创中心,建立小蕉生活馆。在小蕉村,蔡幸爵一待就是3年,他甚至把在大陆的“总部”也安在了这里。

蔡幸爵的文创团队,以小蕉村千年古窑历史为基石,打造陶文化主题文创村,并由政府立项“海峡两岸陶文化交流基地”,对村里的农副产品设计再包装,举办手工(植物染布、手工皂、皮具制作等)培训班及各类文创活动,引发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效益。用就地取材的文创产品,既强调了“小蕉生活”品牌的出处,又为村民产生了实际经济效益。从2019年以来,小蕉村先后获得了“国家森林乡村”“福建省森林村庄”“乡村振兴试点村”“福建省新农村社区样板村”“海峡两岸乡村融合发展示范村”等称号。

沙县俞邦村民宿门前荷花塘

小蕉村有“文创团队”,俞邦村有“人才驿站”。沙县区俞邦村通过建立“人才驿站”,打造民宿样板店,现在已经有十多位大学生返乡创业。家乡变好了,村民也纷纷把小吃店从异地搬回了家门口。“寻根追味”美食街是俞邦村的网红打卡地,2019年以来,“寻根追味”美食街上的小吃店由19家增长到23家。“我现在回来家乡创业,主要是经营印象俞邦、特产店、新炖罐等项目,家乡的发展越来越好了,现在暑假到了,收到的订单也多了起来,我们的收入也增加了。”俞邦村村民俞其灶说。

通过跨村联建,俞邦村还成立了俞邦片区农贸发展有限公司,延伸沙县小吃产业链条,推行“联村公司+国企+工坊”经营模式,统一开发销售“俞邦”系列品牌产品。2021年联建村村财收入160万元,较上年增长42%;村民人均收入25300元,较上年度增长18%,实现村民村财双增收,助力三明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再出发。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