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青山绿水带笑颜 文旅康养绽芳华
2022-07-06 09:04:07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蔡晓卿 |
分享到:
|
—— 市政协开展“大力发展文旅康养产业”专题协商侧记 三明日报记者 卢素平 “市政协有关做大做强三明文旅康养产业这一专题协商选题方向准,问题对策实,协商成效好,听了大家的意见建议,很受启发。”6月29日,在“大力发展文旅康养产业”专题协商会上,市政协调研组和11位委员围绕协商主题积极建言献策、共谋发展。 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作为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市,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力发展全域森林康养产业,推动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2021年,全市旅游收入349亿元,文旅康养产业实现总收入650亿元。 文旅康养是新兴产业,一头连接民生福祉,一头连接经济社会发展。市政协认真落实省、市党代会关于做大做强文旅康养产业的部署,把“大力发展文旅康养产业”作为今年常委会专题协商的第一个议题,充分发挥出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智囊团”作用,助推全市文旅康养产业加速奔跑、蓬勃发展。 聚众智 不负这片如画风光 山苍翠、水灵动……三明空气清新、草木芬芳、满眼绿意,让人身心愉悦。家门口的生态资源得天独厚,如何做大做强文旅康养产业,一直以来都是市政协委员们关注的焦点、讨论的热点。 “企业规模偏小,龙头牵引效应不强。”“业态融合不深,产品有效供给缺乏。”“要素配套不足,服务保障有待加强。”……依托“数字福建政协云”,市政协开设了“大力发展文旅康养产业”专题协商“委员议政厅”,广泛征集政协委员的“金点子”、好建议,充分发挥委员主体作用,着力提升建言资政质量。 借助网络力量,不仅让委员实现了“乘云履职”“携网议政”,也充分体现出我市广大政协委员对疫情之下三明文旅康养产业应当如何发展的关切。 聆听万寿岩遗址远古的回响,走进安贞堡、郑氏大厝的历史记忆,欣赏大金湖、上清溪如画风光……三明处处皆景,四季可游,让人流连忘返。 守着好家底,怎么造精品? 2月25日,市政协召开“大力发展文旅康养产业”专题协商通报会,针对如何助力打响“中国绿都”品牌、加快建设“绿色生态之城”各抒己见。 3月9日至16日,市政协主要领导带领课题调研组,深入建宁、泰宁、将乐、清流、沙县、尤溪等地,与基层共商对策。 4月14日,赴三沙生态旅游区管委会,开展专题调研,探寻三沙同城发展文旅康养产业的路径。 …… 沉下身子,深入一线。今年来,市政协课题组深入各县(市、区)实地考察调研,共召开座谈会、情况通报会10场次,累计走访相关行业企业30多家。 通过实地察看当地文旅康养产业重点项目,详细了解各地文旅康养产业的发展优势、扶持政策及具体举措,委员们就关键问题、目标定位、实现路径、政策诉求等进行深度探讨,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建议。 委员们认为,受疫情影响,近年来企业投资意愿不强,游客出游更趋谨慎,旅游消费下滑明显,市场主体获得感降低,文旅康养产业发展受到制约。 眼下,如何解决我市景区点多面散、企业规模偏小、业态融合不深、要素配套不足等问题,推动文旅康养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成为委员们思考的重点。 汇众力 打造精品壮龙头 “三明发展文旅康养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从目标端、供给端、服务端、拓展端等四个维度做大做强文旅康养经济。”专题协商会上,省广播影视集团董事长曾祥辉等4位专家学者通过视频连线方式提出建议。 省文旅厅一级巡视员吴立官围绕如何打造旅居共享模式发展文旅康养产业,给大家支招。 厦门大学教授林璧属就适应新一代消费需求发展文旅产业和发挥三明医改优势发展康养产业,提出自己的学术观点。 中央党校副教授郝栋结合在泰宁挂职的体会,提出资源产品化、产品市场化、市场规范化等三个方面打通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 实地调研中,不少委员认为,应当在管理服务以及营销推介上“一体化”,不断完善旅游景区管理机制,打造整体品牌形象,提升品牌辨识度。 专家学者和委员们的观点,与我市发展文旅产业的思路不谋而合。 依托得天独厚的森林资源,近年来,我市做足“森林+”文章,打造出大田桃源睡眠小镇“森林+医养”、泰宁耕读李家“森林+静心休养”等10多个特色康养产品,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 特色各不同,处处皆风景。我市还重点推出“一县一全宴”,优化康养之旅、逛吃之旅、红色之旅、寻根之旅和医养之旅“五大主题线路”,主动融入全省10条精品线路建设,借势借力扩大精品线路。 为引客入明,我市成立品牌景区营销中心和红色旅游、绿色旅游推广联盟,组织策划104条文旅康养精品线路,并分别出台面向省内、闽粤赣、长三角、京津冀重点地区的职工、专家疗休养优惠政策。 留住历史,记载发展。三明因工业而生,依托厚重的工业文化,拓展“工业+旅游”新模式、新业态,努力把工业记忆园打造成工业旅游网红打卡地,成为当下的新风向。 “1958工业记忆馆及安全教育体验馆这两栋楼,是三钢上世纪70年代的旧厂房,在保留原有红砖建筑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修旧利旧改造,为的就是留住历史的记忆。”市政协常委、福建省闽光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榕年介绍。 市政协常委、沙县区政府副区长张美娥建议持续打响沙县小吃品牌;市政协常委、三明学院体育与康养学院副教授马荣超建议发展三明市森林体育康养旅游。 真知灼见、助力发展。我市成立文旅康养方面招商组,组建工作专班,持续推进锦江国际酒店、清流红旗小镇等重点项目。2021年,全市53个文旅康养领域的市级服务业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9亿元,占年度计划111%。 疫情之下,以小团化、定制化、体验化等为特点的“品质游”产品呈现出更大张力。眼下,我市正着力打造一批有特色、有历史的文旅精品,同时做优服务保障,营造出文明旅游的良好氛围。 融新路 实现“1+1>2” 立足自身优势,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类资源,走好文旅融合新路,才能实现“1+1>2”的效果。怎么融?往哪儿融?政协委员们提出一个个“金点子”。 ——针对“有得玩”,围绕开发“夜品、夜游、夜演”等夜间消费元素,加快打造大金湖大型山水奢野沉浸式文化体验实景演出等特色产品。 ——针对“有得吃”,在提升“中国绿都·全宴三明”品质的基础上,推出一批轻消费特色小套餐,满足不同层次消费需要,让游客满足味蕾体验,吃出三明味道。 ——针对“留得下”,依托我市生态文化资源,丰富康养种类,大力发展森林、禅修、田园、药食、温泉等康养旅居基地。 文化是旅游之“魂”。充满文化特色的景区,才是富有竞争力的景区,才能带来发展不竭动力。 “推动区域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并融入当地旅游景区。”“在景区主要建筑设施、旅游景区游客中心等融入当地文化元素或文化符号。”…… 委员们纷纷建议,深入实施“文化润景”计划,大力推动文化遗产、文化元素、文化服务进景区。 医改是三明的一张“金字招牌”。 在推动医养融合方面,委员们认为,要开发养生药膳,打造“药膳飘香·健康三明”品牌,并依托“明八味”药膳体验中心,举办“明八味”药膳大赛,做好“明八味”道地药材药食同源品种开发利用。 今年3月,国务院正式发函批复同意建设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协调上海为三明的对口合作城市,沪明情谊更加绵延、长青。 以此为契机,委员们认为,要建立沪明文旅康养联席会议等常态化会商机制,加快促成上海在三明设立定点职工疗休养基地、奖励旅游目的地,并出台旅游援明奖补办法,吸引更多上海人来三明旅游。 厦门鼓浪屿、南靖土楼、泉州清源山、 泰宁大金湖、永定土楼、平和高峰谷…… 八闽大地这半青山、那半海湾,风光旖旎。为此,委员们建议,深化打造“大武夷旅游圈”,探索与南平市开展文旅康养联盟合作,共同谋划文旅活动,携手扩大文旅康养品牌。 专题协商会上,市政协主席宋志强要求广大政协委员发挥“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的作用,在文旅康养产业招商引资、业态创新、品牌提升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体现更大作为,为“中国绿都·最氧三明”赋能添彩。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聚焦全市文旅康养产业发展,全市政协委员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全力为三明走稳走好绿色发展之路凝聚强劲动能。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