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三明频道 > 聚焦 > 正文

万寿岩,将历史与发展娓娓道来

2022-08-21 08:57:18  林馨怡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蔡晓卿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三明日报记者 林馨怡 三明日报三元记者站 黄柳青

秋日晴朗,秋风拂拂。三元区岩前镇岩前村坐落着一座金字塔状孤峰,便是万寿岩。这里“群山透逸不能高,突兀独摩霄汉碧”。眼下,岩下花海灿烂绽放。史前故事,透过山水引人入胜。

回望:“面纱”从洞口缓缓揭开

岩前村原党支部书记王源河须发已白,眼神望向前方:“万寿岩是儿时的神秘乐园。那时我常跑到山洞内玩耍;逢年过节,穿上节日的盛装登山爬洞,祈祷新的一年吉祥安康。”

今年71岁的王源河从小生长在这里。对村民们来说,万寿岩就是他们心中的神山,是家园的象征,更是精神寄托。

在他的印象中,采矿带来的巨大爆破声和飞溅的大小碎石让日常耕种劳作受到侵扰。耳闻“山里有宝”的村民攀上万寿岩“寻宝”,在村民和相关部门的努力下,万寿岩的文物价值浮出水面。一场从炸药包下抢救史前遗址的考古行动就此展开。

王源河回忆,矛盾最尖锐时,村里老人干脆坐在埋了炸药的开采点上。万寿岩的命运到底何去何从?

2000年,时任福建省代省长的习近平同志两次作出重要批示,让万寿岩从炸药包下被抢救出来,并得以整体保护。

20多年来,三明市委市政府、三元区委区政府牢记“做到保护文物和发展生产两不误”的嘱托,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就文物保护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批示,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

如今,这里是全省唯一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万寿岩遗址光彩重焕。

“现在变成公园了,村民都很高兴,又回到了绿水青山的环境里。”王源河表示,成为公园以后,万寿岩遗址的人气更旺了。原三明钢铁厂的一小部分建筑物也成为遗址公园的一部分,这段抢救文化遗址的故事永远刻在当地人心中。

碰撞:让旧石器对话新时代

6月28日,首届海峡两岸万寿岩科技节在万寿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启幕。

活动现场,无人机、机器人、科技小发明作品展演震撼人心,益智闯关、互动体验欢乐有趣……在这个承载着远古文明曙光的万寿岩,海峡两岸青少年共同循着旧石器的足迹,享受科技的盛宴。

如何让万寿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中丰富藏品、场地空间等资源,转化为大众喜闻乐见、深入人心的社会教育?近年来,三明市万寿岩遗址保护中心(三明市万寿岩遗址博物馆)精心保护、“活用”万寿岩资源,为遗址注入发展新动能。目前,万寿岩已成为集遗址展示、科普教育、学术研究、研学培训、休闲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考古文化圣地。

暑假,在万寿岩国家遗址公园,“探秘万寿岩”科普研学行活动为青少年开启探秘科学之旅。

公园里,科普志愿者带领学生们前往船帆洞观看4万年前的装修工程——人工石铺地面,让他们切身感受远古人类的智慧。孩子们还来到考古研学营地,通过史前风貌、藤桥源舍、洞穴探秘、巢居生活等8个主题体验区,“穿越”万年时光,感受古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活风貌。

三钢万寿岩学院投用,举行郊野马拉松、青年音乐节等活动,打造远古生态森林……如今,万寿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及周边配套为公众构建了穿越时空、与远古人类对话的媒介,彰显着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价值。

展望:踏上发展的快车道

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2019年6月2日,适逢“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作为全省首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万寿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正式开园。逐渐地,它成为三明的城市名片,也成了乡村振兴的助推器。

岩前镇近年来充分发挥万寿岩遗址及本地生态环境优势,推动文化与旅游、生态、产业融合发展,在万寿岩遗址边上打造“岩下花海”。

村民王玉兰就切身感受到了因万寿岩发展变化带来的益处。她说,家里的地流转给政府建设“岩下花海”百亩姜荷花项目有一份收入,自己在花海项目里帮工又有一份工资,“稳稳拿了两份收入,很开心、很踏实。”

发挥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与城市近郊区位优势,岩前镇文旅融合、乡村生态游发展势头如火如荼。每到提子成熟季,镇内的提子观光园游客如织。观光园主人尤生美说:“大家参观万寿岩后,可以到提子园采摘提子,感受不一样的田园农趣,我们也能增加收入。”

悠悠青山下,阡陌盆地中。如今,三明市正以万寿岩为主要空间载体,创意再现远古人类的生产、生活场景,全力打造以史前文化研学、体验、餐饮、住宿为特色的高品质文化体验休闲旅游区。

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工作,一头牵连着千年文脉,一头维系着后世传承。万寿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让文物走向普通民众,唤活历史记忆,成为城市文化标识……一路走来,万寿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融入时代、融入生活,为市民提供更有文化魅力和历史底蕴的公共空间,将历史与发展娓娓道来。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