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三明频道 > 本网原创 > 正文

三明:文明乡风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2022-10-09 16:10:00  曹珂 陈鹏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蔡晓卿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东南网10月9日讯(通讯员 曹珂 陈鹏)乡风文明建设既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乡村振兴战略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近年来,三明市深入开展文明乡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步入其中,能够近距离感受“内外兼修”的乡村新貌,乡风文明为农村发展厚植“精神沃土”,让文明之花在广袤土地上处处盛开。

美丽乡村扮靓面子

走进建宁县溪源乡上坪村,在幽静小巷平滑的石板路上,浮躁的心为之一静,徜徉在浓浓古韵气息中,犹如走进一幅历史画卷,亮丽的风景让人流连忘返,幸福文明的乡村生活也不断提升着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曾经的上坪村“脏乱差”,随处可见废旧仓库、烤烟房、猪圈、牛栏等破旧不堪的建筑,因大力推进基础设施改造,村庄环境得到改善,华丽变身为“绿富美”,绽放新颜。

“这两年,我们上坪村变化太大了,村民也文明了许多,保持好的生活环境,要大家一起坚持与努力。”看着村庄变化,村民老杨无比欣慰地说。他自己每日晨起第一件事就是打扫自家庭院,除了把自己的家打扫得干干净净,他还经常走门串户巡视村里邻居们家中有无脏乱之处。

“脏乱差”中难以培育文明乡风。三明在文明乡风建设过程中,注重提升城镇形态,以改造乡村人居环境为核心,集中推进厕所革命、垃圾分类、村容村貌整治提升等工作,补齐农村短板弱项,以高质量人居环境提升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全市开展“崇尚集约建房”示范县建设,培育集约建房新风,打造省级村镇住宅小区建设试点;开展集镇环境整治,扎实推进乡镇生活污水、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市场化和裸房整治工作,建立完善长效管理机制,不断提升乡村环境面貌;加强生态保护,进一步完善“河长制”等常态长效化治理机制,开展水环境整治和农村河道生态治理;抓好村道两旁绿化美化,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村、休闲旅游村,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党的十九大以来,三明市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以文明村镇创建为抓手,以“五来一去”为载体,以“乡风民风美起来、人居环境美起来、文化生活美起来”为目标,不断推动农村从“一处美”向“一片美”、从“环境美”向“生活美”、从“外在美”向“内在美”进发。

移风易俗夯实里子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文明乡风,移风易俗是关键。

“抵制家园脏乱,提倡清洁宜居;抵制不孝父母, 提倡孝老爱亲;抵制婚嫁恶俗,提倡喜事新办;抵制丧葬恶习,提倡文明治丧;抵制大操大办,提倡节俭适度……”在永安市燕北街道西营村的微信群里,由网格员和志愿者组成的宣讲队,把《燕北街道移风易俗“十抵制十提倡”》倡议书录制好并发到村民微信群里,这样创新的宣传方式获得大家的好评。

自“大爱三明·福满永安”文明实践活动开展以来,燕北街道立足实际,逐渐摸索出“134”工作法,通过一系列贴近群众生活、居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将移风易俗理念传播到群众心中,在潜移默化中改陋习,在润物无声中扬新风。

在沙县区夏茂镇,经常可以听到村民们谈论:“红白喜事操办简单了,封建迷信活动变少了,特别是结婚彩礼少了,节省了开支、还减轻了负担。”为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夏茂镇在探索多元化乡村思想道德建设上狠下功夫,成立了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等群众性组织;开展俞氏祖训、长阜十训、懿德家训等家风建设;以俞邦村为试点,建立“以德换得公益超市”,探索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的乡村治理模式;把夏茂历史文化丛书、村规民约、新闻选读等内容转化成方言,用广播和入户的方式对民众进行宣传……每一次的尝试都带来新的改变,文明新风尚在夏茂镇遍地开花。

今年年初,三明市成立移风易俗工作领导小组,发布《三明市深化移风易俗工作实施方案》,并制定突出问题攻坚行动工作方案。今年来,全市以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为引领,大力开展农村移风易俗活动,重点整治“天价彩礼、大操大办、薄养厚葬”等突出问题,以移风易俗“六大行动”为抓手,有效移除红白喜事大操大办、奢侈浪费、盲目攀比、人情债以及不赡养老人等不良风气,大力弘扬勤劳节俭、孝老爱亲的优良传统,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更新思想观念,革除陈规陋习,遏制不良习俗,推动社会风气向善向上转变,不断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使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文明创建擦亮底子

志愿者是创建文明城市的“主力军”。近年来,三明市立足工作实际,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努力打造志愿服务品牌,不断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专业化、精细化发展,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着力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树立起良好的志愿队伍形象。截至目前,全市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全覆盖,志愿服务事业呈现出“处处可见、人人愿为”的生动景象。

目前,全市共有志愿服务团体7329个,实名注册志愿者近36.5万名,为文明城市创建注入不竭动力。

文明创建贵在坚持,为更好地维护文明创建成果,三明市率先开展市民文明积分制,将市民日常文明行为量化为“文明积分”,并设置积分商城,使市民能够根据积分兑换规则选择商品,以实施正向激励的方式促进市民文明素质提升。

建设市民文明积分平台,是三明市委、市政府顺应“互联网+”,弘扬“好人好报、德者有得”正能量的另一个实招硬招。市民文明积分平台建成后,有118.9万名市民参与其中。去年,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纳入市民文明积分。

在明溪县城关乡罗翠村,不仅开办了“积分超市”,还制定了《文明“积分制”管理实施办法》,做到有积分管理机制、有专人负责管理、有经费来源保障、有积分兑换场所等,村民通过文明实践进行积分,所获积分可随时在“文明有‘礼’积分超市”兑换米面粮油、生活用品等物资奖励,使“分”有所值。动员群众自愿报名“积分”评比,参与村里乡村治理、文明乡村建设等事务,充分发挥“文明有‘礼’积分超市”在弘扬新风气、推动移风易俗等方面的作用。

老骥工作室成员罗六金也是“积分”评比的参与者,他不仅是“乡村振兴小红帽”志愿服务队的成员,还是村里的调解员和宣传员,已累计参与10余次志愿服务活动,文明积分更是位居榜首。大家纷纷以他为榜样,农村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人居环境整治成本大幅下降,社会矛盾明显减少,文明善行蔚然成风。

用好“积分”,真正让“美”有价值,让“丑”有压力,激发了村民参与乡村振兴的文明新动力。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