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三明频道 > 头条 > 正文

三明党政代表团赴上海开展考察学习侧记

2023-02-27 08:48:24  章 龙 罗鸣灶 刘岩松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肖晓敏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仲春时节,黄浦江畔一派生机勃勃。2月24日至25日,我市党政代表团赴上海开展考察学习。其间,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市长龚正与福建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郭宁宁,三明市委书记黄如欣、市长李春等领导举行座谈。

虽然只有短短两天时间,却是行程紧凑、内容丰富。项目签约、区县结对、座谈交流、主题展览、小吃推介、明品展销……一场又一场活动,推动了沪明对口合作再续前缘、再谱新篇,为三明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注入强劲动能。相隔千里的两座城市,在这个春意盎然的季节里,热情握手。

深化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现场签约项目21个、计划投资106.13亿元!2月24日,三明重点产业推介会在上海举行,我市优质的资源、成熟的园区平台和高效的服务保障,吸引了台下200多位嘉宾、企业家的目光。 “所需”与“所能”,一拍即合!喜人的数字背后,蕴藏着沪明对口合作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

三明是福建的老工业基地,目前已形成11个门类38个大类行业的综合工业体系,培育了钢铁与装备制造、新材料、文旅康养、特色现代农业四大主导产业,氟新材料、石墨(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考察学习过程中,代表团一路行、一路看、一路思,深入学习、交流、对接,发展的路径越发清晰,合作的脚步越发坚实,绵长的情谊越发深厚。

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是沪明对口合作的牢固基石。今年以来,我市深入开展“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扎实推进“抓重大项目,促高质量发展”工作,积极主动融入上海产业链建设,谋划20个对口合作重点项目,并建立项目库,实行动态调整。锦江国际度假酒店、熙华医药产业园等一批项目已先行启动实施,不仅为三明革命老区增强了“造血”能力,也为上海产业链拓展提供了更大空间。

推动项目早落地、早投产,优良的营商环境必不可少。前不久,我市出台《三明市支持沪明对口合作专项优惠措施》,围绕一二三产业,聚焦文旅康养、企业出口、科技创新、要素保障、金融支持等10个领域,制定了53条专项优惠措施,支持和鼓励上海企业来明投资、共图发展,营造亲商安商富商良好氛围。代表团成员纷纷表示,将主动靠前服务,推行全生命周期服务管理,做到项目谋划、签约、开工、投资和投产达效等关键环节全过程介入、全流程跟踪,以最大诚意推动合作项目转化为合作成果。

在沪期间,上海市浦东新区、虹口区、杨浦区、嘉定区与我市11个县(市、区)签署了结对协议,着力在乡村振兴、基础设施、重点项目、红色文旅、产业转型、绿色发展等方面拓展合作领域、生成合作项目,引领带动三明各县(市、区)高质量发展。

双向奔赴、同向发力。2月25日,上海专家代表团也来到三明,开展沪明人才合作签约暨上海名医“师带徒”对接活动,推动两地人才交流合作,共同打造沪明对口合作样板、全国革命老区对口合作典范。

文化交流,传承红色基因

2月25日,“沪明情 向未来——上海、三明两地红色文化传承主题展” 在上海中共一大纪念馆专题展厅开展。代表团一行走进展厅,寻红色足迹、忆峥嵘岁月。

本次主题展展期一个月,由三明市委宣传部、中共一大纪念馆联合举办,是沪明两地在红色文化宣传领域的重点合作项目。展陈内容分为“再谱新篇”“火种赓续”“山海情谊”“当一天三明人”4个篇章,精心挑选50余件(套)文物资料,以沪明两地不同时期的红色历史与文化传承为线,以两地人民不怕牺牲、舍身奉献的伟大精神为引,全景式展现从土地革命时期一直到新时代沪明两地绵延百年的深情厚谊,勾勒两地同根同源、超越时空的红色血脉,汇聚对口合作强大合力。

“这个主题展除了让观众学习党史,还能直观地了解沪明两地的历史渊源,从中汲取奋进力量,将红色基因代代相传,非常有意义。”中共一大纪念馆陈列研究部助理馆员渠雨桐告诉记者。

上海是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和伟大建党精神孕育地,三明是毛主席诗赞“风展红旗如画”的中央苏区核心区、中央红军长征的四个出发地之一,沪明两地红色文化交相辉映、厚重辉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18家企业从大上海迁入小三线,数以万计的上海子弟来到三明,为三明建市作出了突出贡献。进入新时代,上海与三明建立对口合作关系,沪明红色文化交流合作日益密切。

“步入展厅时,我看到了老式时钟、电风扇,还有上海牌笔记本,这些老物件我爷爷奶奶家里也有,感觉特别亲切。他们说,这是上海人当年支援三明建设时带去的。上海和三明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如今又结成‘对子’,对口合作工作一定会结出累累硕果。” 文汇报记者王宛艺有感而发。

从党的诞生地到红军长征出发地,沪明两地跨越时空的文化交流,让红色基因赓续传承。早在2021年,沪闽红色教育主题活动就在三明举办。去年以来,两地联合举办“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专题展”,制作《沪明往事》《沪明情·向未来》专题片,互动频繁。代表团成员纷纷表示,将以对口合作为平台,以主题展为契机,共同推动红色资源保护利用、红色精神传承交流、红色文化交流发展,合作打造更多红色文化传承项目、红色旅游精品路线和经典品牌,推动红色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明货”出山,助力乡村振兴

2月24日一大早,上海市民李阿姨就和老伴从徐汇区赶到了位于普陀区的上海环球港。当天,三明名特优产品展销会暨沙县小吃华夏行(上海站)在这里开展。

活动当天,现场热气腾腾,沙县小吃技艺传承人展示了各种小吃的非遗制作技艺,40多种地道小吃供市民及游客品尝。脆嫩爽口的扁肉、晶莹剔透的水晶烧麦、鲜香滑嫩的豆腐丸……花样繁多的小吃让人垂涎欲滴。不少人吃完了美食,还不忘打包一份给家里人尝尝鲜。“我的儿媳是福州人,我和老伴去福建游玩时去过沙县小吃城,对那里的芋饺念念不忘,儿子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今天这个活动就转发给我了。”李阿姨吃着芋饺,一脸心满意足。

目前,沙县小吃在沪已有4000多家门店、119家加盟店、1.2万从业人员,年营业额超28亿元。得益于沪明对口合作,2022年,沙县小吃还走进了上海市政府机关食堂,并亮相上海机关美食节以及上海人民大厦、市政大厦、世博村路办公点、杨浦区机关等4个食堂。眼下,我市正抢抓机遇,依托沙县小吃门店规模优势和产业基础,引进上海食品加工、数字经济、平台服务等相关企业,建设沙县小吃预制菜生产基地、中心化服务平台和地域性网络分中心。

除了小吃,建宁白莲、宁化河龙贡米、沙县板鸭、永安笋干、大田美人茶等400多种农特优产品也走出山门,亮相上海。“我们这两天卖得最好的是淮山糕,低糖营养的配方深受上海消费者青睐。还有我们特产的湿籽花生和薏米仁销量也不错。”位于宁化展位的千年客家食品公司副总经理张毓珍告诉记者。

“明货”出山,不仅仅是一场美食盛宴,更是沪明双方共同助力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在展区逛了一圈,新民晚报记者张龙对此深有感触:“三明的美食和美景都很吸引人,除了小吃,我还想了解三明的文旅康养产业发展情况。三明良好的生态环境非常适合森林康养,希望能多举办这样的交流活动,持续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上海人了解三明、走进三明。”

亲戚越走越亲,朋友越走越近,合作之路越走越宽。沪明两地正携手奋进,向着更美好的未来,奔赴!

三明日报记者 章 龙 罗鸣灶 刘岩松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