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三明频道 > 退役军人 > 正文

三明大田:从退伍军人到民俗作家

2024-04-07 10:44:37  郑宗栖 翁惠琴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肖晓敏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东南网4月7日讯(通讯员 郑宗栖 翁惠琴)有人说:“当兵后悔三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福建省大田县融媒体中心报刊部主任林生钟却坦言:“部队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在部队,他用热血书写了青春的诗篇,并热爱上了文学一发而不可收,出版过3部文学专著,在全国各类报刊发表了大量文章。

因为当过兵,林生钟始终保持军人本色“退伍不褪色”;因为爱上文学,他立志做个文化的传播者,多了份情怀,多了份担当……

林生钟在新兵连稚嫩的青春

在部队上“大学”

“载满新兵的汽车启动了,我探出车窗看到,身材矮小的母亲跟着一路小跑,最后跌坐在潮湿的公路边上……”30多年前,刚刚过完17岁生日的林生钟,应征入伍。回想当年的情景,他说:“从来不需要想起,因为永远没有忘记,那是一身戎装、满腔热血的青春岁月。”

那年,林生钟的个头不高又瘦,发到的军装算是较小号了,但穿在身上还是显大,像套在布袋里。“一切都是懵懂,因为学校离家乡远等原因,高中只读完一学期就不读了,不读书了,能干吗?”林生钟说,“显然,当时弃学是最不该的,好在命运并没有放弃我,让我上了一所‘最大的大学’。”

在这所“部队大学”里,林生钟和来自天南地北不同民族、不同身份、不同语言、不同习性的年轻人,每天一起在嘹亮的军号声中迎着朝霞出操;夜晚,当一扇扇窗内的灯相继熄灭,黑暗中大家仍在坚持着练俯卧撑;天寒地冻连老树都在打抖的时候,大家穿着大裤衩在篮球场上奔跑,尔后冲进澡堂绷紧了肌肉屏住呼吸,痛痛快快地冲个冷水澡……

“当兵很苦吗?当我们赤手空拳砸砖壁,破裂的伤口渗出血水粘住了衣裤,却没人皱眉喊疼痛。”在当兵的三年日子里,他不但磨砺出坚强的意志,锻炼出强健的体魄,也收获了兄弟般真挚的战友情。

“我上学时作文写得不错,所以经常帮助战友们写信、读信。”林生钟说,中队干部看好他的文化素质,还把每周一期的出黑板报任务交给他。为了办好中队黑板报,收集到更多的小知识,他常常读书看报、收听广播,把每月不多的津贴费拿来买书和订阅杂志,并且参加了现代文秘函授,进行自学。

林生钟还多次被派到地方武装部和学校开展军训当教员,接触的人渐多,见识也跟着开阔,于是抓起了笔把身边的好人好事都写下来,给驻地的广播电台投稿,参加市支队举办的征文活动,稿件多次被采用和获奖。

“当时文学很‘热’,社会上好多人办培训机构骗钱,我有感而发写了《文学殿堂的悲哀》被《佛山文艺》采用,编发在1991年第7期上。”林生钟说这是他在文学发展道路上发表的“处女作”。收到杂志样刊的当天,队长和战友们争先传阅,大家纷纷祝贺,支队政治处的领导还打来电话表示祝贺。

林生钟说:“三十几年了,这份样刊我还一直珍藏着,它是我人生的新起点,更是对我永远的激励与鞭策,是我三年当兵生涯的最好纪念。”

林生钟采访抗战老兵

乡土是最好的“源泉”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1991年12月,林生钟卸下军装退伍了,回到了大田县前坪乡山川村。他说:“那份不舍是没有办法形容的,成长烙印在每一个日子里,我不再是懵懂的少年。”

从军营到地方,从军人到普通的社会成员,林生钟始终坚守着一名军人的优良本色,保持着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退伍后,他先到家乡的矿区干了几年,1994年下半年,到村里当计生管理员。

1997年,林生钟被村民们推选为村主任。“那年我刚接过村委会的‘印把子’,心里是没有什么底气的,如何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如何化解个别村民的矛盾问题……”林生钟说,那个时候特别注意生活和工作上的细节,处处吃苦作表率,尽可能地为村民做好服务。

在村子里,建新房是大事,这也是林生钟刚当村主任时遇到最棘手的事:征地补偿款老公已经拿走了,老婆却说标准低了;有的建房户为了争占好位置而互不相让,要求配套建设起步高,却不肯出钱……“大姑娘上轿头一回”,令林生钟有些不知所措。

怎么办?“做村民工作,还得靠好性子,我只好耐着性子挨家挨户磨嘴皮、套近乎。”林生钟发动了村中“世大人”等可以帮忙做工作解决问题的人,让他们扮演“法官”说理、比较、定补偿标准。尤其设法先做通个别妇女的工作,让其在妯娌与婆媳间产生效应,去影响更大的一群人。

就这样,林生钟被磨出了一副“没脾气”的好性子。这份好性子,不但让他遇事不急不躁,更重要的是让他能时刻静下心来,学会了倾听,善于发现与思考。村里有什么民俗风俗活动,或者是娶妻嫁女的,林生钟都会主动去帮忙。他特别用心,记下每一个细节,还总要“打破砂锅问到底”,把这些民俗风俗活动的“来龙去脉”摸个透。

林生钟说:“当村干部的几年,为我从事民俗风俗文化写作,提供了宝贵的‘源泉’。”

文学创作永远的“新兵”

后来,林生钟到乡矿业公司担任经理,虽然工作繁忙,但他从来没有放弃学习与写作。

林生钟常说自己是个农民。正是这种显性的身份自觉,让他的写作有了“匍匐”的姿态。也正是他对生养他的这片土地和人文地理的热爱,他“匍匐”的写作姿态表现出对民俗的贴近,对民间社会的贴近,以至对大地的贴近。

林生钟开玩笑说自己是文字的寂寞行者。的确,只有耐得住寂寞和与文为乐的人,才可能成为文学园地勤劳的开垦者。经过多年的积累,他出版了《山川情思》《风雅田阳》《打捞乡愁》3部文学专著,现在每年均有200篇以上的作品见报。他还是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担任过大田县政协委员、县法院陪审员,兼任大田县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编辑等,作品获过三明市百花文艺奖、选入“2019年福建全省中考语文模拟卷(一)”。

“当兵的生涯和当村干部的日子,给了我文学创作的灵感,在以前以及未来,都会影响着我的文学情操和创作方向。”林生钟说。打开他的《山川情思》《风雅田阳》《打捞乡愁》3部文学专著,不少篇章写到了他当兵和当村干部的故事,这些作品文字质朴,充满着生活情趣。

林生钟的文学坚守,曾经被人称之为“传奇”。多年来,他将眼光转向他所生活的乡土,并从中发掘那些尚未消失或正在消失的民间文化,以自己的笔触将它们记录下来。这与一般的民间文化记录者不同,他是以本土作家的身份,且拥有独特的文学审美视角。特别是在《风雅田阳》这本文学专著中,读者可以了解大田周边的风土人情和历史人物故事,甚至可以学习在当地乡村行走所必须掌握的风俗礼节。书中不乏对一些历史典故和风物遗存的详细考证和书写,并抒发了他的思索与见地,体现了难得的文化价值。

对此,林生钟说:“一切都在路上,我永远只是文学道路上的‘新兵’。”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