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三明频道 > 本网原创 > 正文

三明建宁:用辛勤汗水换取群众幸福生活

2024-07-12 17:28:58  饶丽英 黄春枝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练为泉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建宁县第六批驻村工作综述

东南网7月12日讯(通讯员 饶丽英 黄春枝 文/图)“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到乡村振兴一线去!”2021年7月以来,三明建宁全县47名第六批驻村第一书记、193名驻村干部积极响应组织号召,从农户家中到施工现场、从田间地头到山林水渠,践行为党为民的铮铮誓言,日夜奋战在建宁大地上,守初心、担使命、抓党建、促发展、惠民生,与基层干部群众一道共同书写“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

筑牢堡垒,带出好队伍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全靠领头羊。

“做好农村工作,最关键的就是要选好带头人。带头人选好了,班子配强了,说话就有人听,带领群众干事创业就有了主心骨。”半元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孟庆顺说。

孟庆顺(右一)带领村“两委”干部前往枧头村红一方面军指挥部交流学习。

结合村“两委”换届选举,孟庆顺积极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推动老支书何成华与新任支部书记聂雯巍“一对一”结对帮扶。同时,协调工作能力强、经验丰富的镇干部担任半元村挂包工作队长,经过“双导师”近两年的帮带,聂雯巍顺利适应了村书记的新角色。同时,他还注重提升农村党员干部整体素质,通过举办种业技能竞赛、外出观摩学习、座谈交流等方式,帮助全村59名党员“充电提能”,不断巩固提升半元村党支部的战斗力。

固本强基,建好农村党组织,是驻村干部的职责所在。2021年村“两委”换届,全县驻村干部协助村党支部把一批讲政治、懂经济、善管理、作风好的“能人”“强人”选进村“两委”班子,推动标准化提升47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功能优化52个,评定四星以上农村党支部22个,培育基层党建示范点13个;推行村级后备力量“青苗计划”,推动占比五分之一的95名村干部在职学历提升,培养村级后备干部303人,不断为基层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

如今,村“两委”作用发挥明显,村务公开透明,党员服务热情高涨……一项项强基固本的创新务实之举筑牢了基层堡垒,让党的旗帜始终在基层阵地上高高飘扬。

强筋壮骨,帮出好产业

建宁是著名革命老区、中央苏区核心区,红色遗址多,绿色资源丰富。如何推动特色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产业兴、百姓富?

一个又一个驻村干部在实干中找到了答案。

走进黄坊乡将上村,一面面红色文化墙,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把革命故事画在墙上,很生动,又有教育意义,提醒我们不忘那段光辉的革命历史。”村民何火明说。

沿着蜿蜒山路,拾级而上,穿过茂盛的树林,抵达将上村石坑杨坡寨一带,这里留有将军殿阻击战遗址,是第五次反“围剿”建宁保卫战北线第二道防线(将军殿防线)的主阵地。

将上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郑魁发挥红色资源优势,用好“自古英雄出少年”红色品牌,积极推动还原革命旧址,改造提升村容村貌,使大山深处的小村庄,转变成新兴的红色旅游“打卡地”。

郑魁(第二排左二)主动与省社科院对接在将上村开展主题党日。

“利用村里的闲置粮仓,建了中央苏区建宁保卫战陈列馆。”郑魁介绍,这里已成为各级团干培训、党员活动日、研学的人气场所,先后获评福建省红领巾校外体验示范基地、三明市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三明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现场教学基地等荣誉称号。

枫元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张小燕通过建立跨村联建机制,与半元等3个邻近村组建现代种业联合党总支,按“片区统一品种布局、统一合同管理、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种子收购”开展种业“村企合作,整村推进”,实现种业发展规模化、精细化。

桐元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廖春平创新“小农户与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双绑定运行机制”,开展以水稻机耕、机插、机防、机收为主的社会化服务,解决了个体农机户和生产托管小农户无法享受社会化服务优惠政策问题,实现农机手、农户和村经合社三方增收。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各级驻村干部紧抓烟叶返税、设备购置奖补等政策机遇,因势利导推进烟种联作模式,打造创业致富示范基地28个,改造密集式烤房近1000座,三年来实现烟种联作3.5万亩,实现农民增收近7000万元。此外,累计打造了以村财增收、乡村治理为特色的省市乡村振兴试点(精品)村16个,提升乡村振兴示范线4条,村财20万元以上村集体达56个,占比61%。

精细治理,整出新农村

道路整洁、白墙黛瓦、树荫掩映、鸟语花香……炎炎夏日,走进修竹村苦竹山小组,一幅和美乡村画卷映入眼帘。

驻村以来,修竹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刘鸿鑫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行党员志愿服务联盟,根据居住地域、亲缘关系等,发动在家党员、农户凝聚合力,带动新建库区移民文化广场和微乐园2座、新建儿童游乐设施和休闲长廊,助力村庄“颜值”“气质”双提升。

“这几年村里变化大,一出门就是田园风光,又有文化广场、儿童游乐设施,住在村里越来越舒适,不比城市差。”村民李万春说。

三年来,各级派驻村完成新改建农村户厕150户,农村生活污水管网改造15公里,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累计完成农房整治4000余栋、迁改电杆600余根、整治“三线”20余千米,清理各种破旧、不规范广告牌700余块;累计创建美丽庭院1678户、美丽乡村微景观190处、美丽乡村小公园(小广场)55处、美丽田园18处。

村民是村庄的主人,调动群众参与村庄治理积极性是关键。

林峥翔(左一)了解群众生产生活情况。

隆下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林峥翔探索“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五共”工作机制,积极培育“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和“蒲公英”志愿者服务队伍,推动2022年隆下村荣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楚尾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刘珍玲协同驻村领导探索推行“一网格双积分”(党员星级+群众幸福)乡村治理模式,强化党员、群众共建共治共享意识,推动楚尾村获评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

在驻村第一书记的引领下,全县各派驻村积极深化“近邻恳谈会”制度,落实“问题台账、公示反馈、督查督办、考核评议”机制,下沉党员干部5900余人,解决问题3500余条。同时,通过设立乡村道德“红黑榜”、开展“好婆婆、好媳妇”、“十佳平安家庭户”、最美庭院评选等活动,树立可学可比的榜样,弘扬优秀传统道德文化。

守好民心,帮出真情谊

“新收割的稻子水分高,如果不及时晾晒,很容易发霉或遭虫蛀。”这些年来,上黎村大力发展杂交水稻制种产业,全村90%的农户家都有制种,但长期以来,种子收割后的晾晒成为了困扰上黎村村民的“老大难”。

如今,这一难题,随着种子烘烤站的投入使用得到彻底解决。

“一发现这个问题,当时就积极向上争取了项目补助资金,建立了种子烘烤站,现在每年可以烘烤120多万斤种子,可为村财增加5万多元的收入。”上黎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陈冬说。

三年来,溪源乡蒋坊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刘国昌吃住在村里,饭后就到周边村民家散散步唠唠嗑。“只有贴近百姓,才知道百姓需要什么。”在走访中,村民反映饮用水不够用,村里常住人口650余人,却只有一个水源点,于是,他立即筹措资金,改造2个饮用水蓄水池,让村民喝水无忧。

刘国昌(左一)在田边了解烟后杂交水稻制种生产情况。

“村头有一段路没有路灯,出行不太方便。”“老路灯不稳定。”刘国昌和村“两委”干部推动新安装路灯23个,改造安装太阳能路灯47盏,每年可为村里节约了大约1万元电费。”

初来时,刘国昌还记得当时的烤烟情景,碰上下雨天,烤烟房外,地面泥泞不堪,烟叶都没地方放,烤烟房内滴滴答答“下着小雨”,刘国昌立即和相关部门对接联系。

地面水泥硬化、屋顶安装彩钢瓦、公路沿线的烤房通过彩绘穿上“新衣”,成为一道靓丽风景线。

“现在刮风下雨都不怕了,我们种烟、种稻都更有信心了。”烟农黄华盛笑着说,今年他家种烟叶28亩,眼下,烟叶收完了,他抓紧时间整地、插秧,全部再种上杂交水稻制种。

三年来,各级驻村干部针对派驻村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千方百计跑项目、要资金、补短板,实施了生产经营项目166个、基础设施项目413个、社会发展项目170个;各级派驻村共新增村级经济实体59个、村财年平均增收3.2万元,修建水泥道路376公里、新建改建安全饮用水工程36个、新建农民公园47个、新安装各类照明路灯1891盏,不断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提升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三明要闻
    更多>>本网原创
    • 新闻图片
    • 魅力三明
    更多>>重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