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三明频道 > 本网原创 > 正文

天南地北新三明人 | 驻林海乡间 写为民情怀

2024-08-02 15:34:32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蔡晓卿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东南网8月2日讯(通讯员 梁梦婷 黄柳青)自沿街岔道蜿蜒而上,短短五分钟车程,眼前的景象便由闹市城区转变为静谧村落——三明三元区城东村。庭院净美、树木葱茏,是这里给人的第一印象。

城东村绿化美化工作 吕仪 摄

“我们对村里的路面、路灯等基础设施都做了修缮,还有妙元山那片山林,不久前还进行了景观提升改造……”沿着村道慢行,驻村干部宋钰莹娓娓道来村子近期的蜕变。

2022年8月,由国家林草局生态司派驻三元区挂职的宋钰莹初次踏上三明的土地。600多天的时间,来自山东烟台的她,用脚步丈量这片热土,将汗水挥洒在连绵的群山中,将情感扎根在淳朴的村民间。

快速融入 身至情更至

动身出发三明前,宋钰莹便搜集了不少相关资料,从地理环境到文化底蕴,从产业发展到生态政策,她一一详尽记录在随身的笔记本中。

“凡事做足准备才能有底气、有方向。”怀揣紧张与期待的心情,她跨越千里,带着心中勾勒好的工作蓝图,在三元区林业局开启挂职生涯的第一阶段。

初来乍到,如何打破“局外人”思维,快速融入当地工作,是宋钰莹面临的首要问题。

“要植树护林,靠书上理论可不行。”宋钰莹回忆,那会正值盛夏烈日,她换上迷彩服、背上双肩包、戴着遮阳草帽,与护林员一同走进层层山林,实地考察林地情况。

宋钰莹(右一)与同事在造林山场观察无患子生长情况 苏启燮 摄

白天穿梭山间小道,晚上梳理工作思路,并参与市林长制工作专班调研,跑遍了三明所有县(市、区),四处奔走得来的经验与想法,密密麻麻地写在她的笔记本上。

思路有了,宋钰莹心中的工作蓝图也愈发清晰。

在“林长邀你来种树”活动中,创新“林长赠苗 群众种树”全民义务植树新形式,评选“我最喜爱的家乡树种”,免费为村民提供树苗6万株;推动建成东牙溪水源地集中电烤笋设施70套和“水改汽”煮笋机309台,促进了水源地笋竹产业向低碳、高效模式转变;深化沪明对口合作,参加上海“乡土有约”林农产品推介会,对接上海供销总社,开拓优质竹笋销售市场;以国家林草局省部级人才蹲点服务活动为契机,邀请专家团为全区村党支部书记开展林业碳汇开发、竹林培育等培训指导,让林业发展更科学。

看着一项项工作落地有声,宋钰莹也渐渐把三明当成自己的“第二故乡”。她说,不论是和同事们并肩作战,还是和村民们喝茶聊天,曾经的陌生与距离感早已消融。

攻坚克难 挂职更尽责

“这热锅上的蚂蚁可不好当啊!”宋钰莹笑称,自己近两年的挂职工作犹如一场“小白成长记”。

为何这么说?当面对短时间内要上报的图斑和数据,她从焦头烂额到应对自如;当面对春季造林突发的苗木调运意外,她从措手不及到从容解决……在宋钰莹看来,担任挂职干部是一场相互交流学习的“双向奔赴”。

面对难题时,与同事和村民们的交谈,总能让她思路开阔;挂职期间,国家林草局生态司多位司领导来三元区指导工作,也让她备受鼓舞。

去年4月,宋钰莹与同事组成调研小组,深入南平、三明、龙岩9个县(市、区)调研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难点问题,理清工作思路。她说,松材线虫病传播途径广、蔓延速度快,如果防控不及时,会对森林生态造成严重危害。

在秋季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关键期,她积极向国家、省级部门争取防治专项资金,并在市林业局的指导下,完成2023年度松林采伐除治16547亩,清理死亡松树8656株。

“争取几次资金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还需要形成‘人走事成可持续’的长效机制。”望向远方的松林,宋钰莹忧心地说道。为此,她推动落实乡镇、街道属地责任和各级林长及林长制协同部门的防控责任,形成防控合力。

春日时节,她便走进生产一线指导造林绿化工作。2023年,推动三元区完成植树造林14240亩,森林抚育、国家储备林建设、封山育林也都超额完成任务。同时,依托生态文明试验区项目,开展城镇周山森林景观提升改造工程,在城区周山、国省干道沿线和松林采伐小班,种植无患子、山乌桕、福建山樱花等花化彩化乡土阔叶树种,从零星点缀到连片提升,打造具有三元地域特色、四季花繁林茂的森林风景线。未来5年,还将改造提升景观林3.6万亩。

工作内容从上层的“千条线”到基层的“一根针”,宋钰莹真切感受到绣出一幅绿水青山图景的不易。

这样的感受,在她驻点三元区城东村时,尤为深刻。

去年9月,交接完手头的工作,宋钰莹便马不停蹄奔赴城东村,开启挂职生涯新篇章。

“原本只需专注林业工作,但在村里,和百姓有关的大事小情都得解决。”对于肩上的新职责,宋钰莹认为,既是未知的挑战,又是宝贵的机会。

倾听民声 驻村更驻心

“我还清晰地记得,小宋一到村里就让我带着她走村串巷,对村里有多少人、多少土地资源、村财收入如何等情况逐一请教……”城东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凌青文说。

发现问题是好事,解决问题是大事。宋钰莹一边和村干部走村入户,研究村里的各类历史遗留问题,一边值守城东村党群服务中心,与村民面对面交流,答疑解惑。

驻村期间,她发挥专业优势,通过林业股东会为村民增收,完成松林采伐改造402亩,开发妙元山森林康养产业潜力。共同推进完成村里自来水通水改造、路面维修改造、路灯建设、排水沟应急改造、停车场修建、村部党建活动室整修等一系列民生工程。

其中,投资228万元的新亭路自来水通水改造,解决了3500名住户的用水需求,让家家户户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

“原来我们自引山泉水,一下雨就喝黄泥巴水,现在终于能喝上干净的自来水了。村里的花草树木也越来越多,休闲散步有了好去处。”这是城东村村民在茶余饭后聊天时的共同感受。

村民们也很喜欢和新来的村干部小宋拉家常,村口坐着的老奶奶、喝茶乘凉的老大爷、种菜种茶的大哥大姐……到处都是他们谈笑的身影。在宋钰莹眼中,这不仅是在拉近与村民的距离,更是从生动鲜活的基层实践中汲取智慧经验。

最近,她正忙着帮村里申报省级森林村庄,谋划新亭路的雨污分流项目。“我希望在走之前,能为村子再多做一些。”挂职工作进入尾声,看着桌上的日历翻过一页又一页,宋钰莹奔走的脚步愈发急促。

“这两年来,让我最开心的事就是看到山林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村民日子越过越红火。我会带上从这里汲取的知识和力量笃行不怠,更会记住三明的山山水水。”扎根在这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的主战场,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的第一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最前沿,宋钰莹的心中有欣喜,也有对未来的期待。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三明要闻
    更多>>本网原创
    • 新闻图片
    • 魅力三明
    更多>>重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