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学者:台湾正为理盲滥情的民粹作风付出沉重代价
2014-11-26 16:03:15 来源:环球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孙劲贞 |
分享到:
|
台湾《中国时报》24日文章,原题《两岸关系就在你这一票》,作者为台湾中国文化大学中山与大陆所教授蔡逸儒,全文摘编如下: 选举看来真快把大家搞疯了。虽说选后太阳依然升起,照样潮起潮落,但选举输赢已不只是个别政治人物的事,而国家发展、政治生态和两岸关系都将受到连带影响。如何正确、全面解读这次选举的面向,将是摆在眼前的一项重要工作。 九合一虽然只是地方性质的选举,但仍然直接、间接牵涉到国家认同、统独纠葛、蓝绿对抗。一方阵营刻意降低这种色彩,他方则要强化这种对立,这其中当然有选战策略的考虑,不管是要表面弱化、淡化这种冲突,或要诱出、逼出自己的支持群众,都是出于胜选的目的。但所谓真的假不了,两大阵营之间深层的政策歧见历历在目,选后所有的路线问题将会一一浮现,选民不可不慎。 举例来说,鸿海郭台铭呼吁经济选民要勇于出来表达理性的态度,支持政府对的政策,而陈长文律师也投书媒体,主张不妨把这次选举视为是对服贸协议的信任投票,结果惹来特定媒体和某些网民的一阵痛骂,显然两人的观点踩到了某些人的痛脚。这显示选民更要保持清明理性,看清事务的本质,不要被短期虚伪的表象与美丽包装的辞藻所迷惑,否则悔之晚矣。 论者每谓,民主确实是所有不好政治制度中相对较好的一种,民主不能窄化成为只有选举,选举的目的在于选贤与能,尤其不能不择手段,但在台湾却成了国家认同的选择。台湾到底是在往民主巩固或民主衰退的方向发展仍有争论,但当前朝野相互毁灭的斗争,宪政主义与法治精神仍然不能让人满意,理盲滥情的民粹作风更使得政府几致无法有效执政,台湾正在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 在两岸关系方面,即或有人认为,“九二共识”与和平发展都遭遇了瓶颈,两岸都需要用新的思维来处理问题。但过去几个月的风风雨雨,在习萧及张王于本届亚太经合会见面之后,双方已经回到基本立场: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两岸和平发展的大局不变,方向不变,彼此的诚意与善意仍在,都愿意共同努力,进一步深化两岸之间各种层面的互动与交流。其中“九二共识”仍是最重要的关键。 其实,马英九的两岸政策,大的方向并没有差错,最多只是执行的细节上有可以检讨的空间,虽说两岸关系未必一定要有发展才是进步,稍微缓和情绪,调整步伐,总结经验之后重新出发也非一无是处。一般认为,即或反对党未来重新取得政权,也未必就会、就敢全面推翻两岸目前已有的各项协议,概括承受是必要的结果,但在拒绝“九二共识”的情况下,两岸关系会紧张增加、磨擦变多、互信降低乃属必然。 部分学者略谓,反对党是否会在选后大幅调整其“中国政策”仍待观察,他们或许并不全然反对两岸和平发展、经济往来,但却极可能持续透过本土化与民主化的过程,不断强化所谓的“台湾主体意识”,然后再加以适当包装,混淆国家认同与政权竞逐之间的差异,采取各种技术性的干扰,以量变到质变的方式,让台湾社会持续往异化的方向发展,降低民众对中华民族的情感,而这将会是两岸之间一个极大的隐忧,未来的冲突或将因此发生。此论点或值三思。 10月底中共举行十八届四中全会,北京曾经强调将会依法捍卫“一中原则”、反对“台独”等等。这是继2005年通过的《反国家分裂法》之后,大陆再一次强调要用法律方式来处理台湾分离主义,维护国家主权领土的完整。两岸的将来显然不是单纯依靠政治解决的问题,台湾未必能够一厢情愿的自行其是,北京未来或有更多的相关涉台法律出台,这对台湾和大陆都是一种约束。至于是好是坏,台湾民众可以自行判断。 笔者还是要鼓励所有的选民,不必含泪、含血、含恨的投票或拒绝投票,毕竟国家前途和两岸关系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凡事尽心力,欢喜做甘愿受,最后,只能希望大家不要成为民主实践过程中自作自受的受害者就好了。 |
相关阅读:
- [ 11-26]醉汉香烟戳5下 候选人旗帜瞬间成“窥妹神器”(图)
- [ 11-26]郁慕明替连战抱屈:别人骂他三代,他说个日本官就被批
- [ 11-26]台中预估投票率75% 首投族约11.3万人(图)
- [ 11-26]国台办发言人:我们从不对台湾特定候选人发表评论
- [ 11-26]林佳龙辞"立委"力拼市长宝座 胡志强批浪费社会资源
- [ 11-26]连胜文叹讲话频频被扭曲 自勉天将降大任
- [ 11-25]台湾已有10041名被告涉入“九合一”选举相关案件
- [ 11-25]陆客赴台围观“九合一选举” 网上出现围观指南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