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写真:台湾“农夫”盼“仿生农业”惠两岸
2020-01-07 10:38:25 来源:中新社 责任编辑:陈玮 我来说两句 |
中新社屏东1月6日电 题:台湾“农夫”盼“仿生农业”惠两岸 中新社记者 史元丰 路梅 台湾屏东农业生物科技园区有一家“天愈农场”,种植方式独树一帜——利用地下线路与渗透管模仿人体血液循环模式,将水与养分输送到土壤中。农场的创办人杨浩称之“仿生农业”,并努力推动这种高效、绿色的种植方式惠及两岸。 1985年,因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因食得病,原本从事金融业的杨浩决心上山转做“农夫”,从零开始,了解水源、土壤、作物、气候、生态等自然规律。经过30多年的执着探索,杨浩领悟到土壤里的微生物是关键,他开发出地下灌溉系统,在大陆、台湾取得多项专利。 日前,中新社记者走进农场看到,一排排小蕃茄、丹参、马郁兰等植物绿意盎然,角落有几个超大圆桶,向作物不断输送营养液,这就是“仿生农业”的“秘密武器”:圆桶是整个系统的“心脏”,利用重力原理将营养液泵送到整个农场的地下运输管和渗透管,让植物直接从地面之下吸收水分和养分,不仅能大幅减少散失,全自动化的操作还能节省许多人力。 与杨浩一起“务农”的妻子叶碧芳如今是农场的管理者。“我们的地下灌溉系统就像人体的毛细血管一样输送净化水、营养液,还有空气。”她介绍,营养液用米糠、骨粉、豆粕等材料制成,包含有益的微生物群,具有分解发酵、抗病虫、固氮等功能。 “仿生农业”无毒无农药,省水、节能。虽然初期实施时需要埋管线、建温室,但不必翻土休耕、作物可连作多次,长期来看能让栽培更有效率,大大减轻传统务农的辛劳,且农产品供货稳定,可直接将新鲜食材从产地运上餐桌。杨浩指出,“农场可模组化、规模化、多元化,是农业未来发展方向。” 近年来,杨浩积极将“仿生农业”技术推广到广东、江苏、香港等地。 2018年,杨浩位于广东虎门的第二家合作农场落成,正积极筹建第三、第四家仿生农场;在江苏苏州已启动60公顷“天愈仿生农业专业区”建设,将结合当地人文特色,推动建成旅游、教育、养生、辅医研究相结合的生态园区;在香港上水金钱村,杨浩以环保为主题,定期举办多元化工作坊,打造融合休闲、资源再生、农业、教育一体的旅游休憩场地。 “我希望未来的农场不仅可以养生、度假,更可以吸引都市的年轻人、退休老人回归农村。”杨浩表示,并未打算让“仿生农业”技术成为自己的“独门秘笈”,而是希望有更多的人了解和运用他的技术,并将其“回归农村”的理念传达给两岸,“让乡下不没落,使都市更加安定”。(完)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