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希望田野 共创美丽乡村——第一届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大会观察
2023-10-26 09:16:04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玮 作者:刘深魁 李烈第一届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大会启动仪式 本报记者 刘深魁 通讯员 刘铭虹 摄 东南网10月26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刘深魁 李烈)24日,以“深化两岸农业交流,携手共创美丽乡村”为主题的第一届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大会(以下简称“大会”)在漳平市举行,近500名来自海峡两岸的嘉宾参加活动。 作为我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的重要举措,本届大会再次释放了“融合发展”的积极信号,两岸嘉宾围绕《意见》畅所欲言,并就农村三产融合、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与发展等展开深入研讨,共谋两岸农业合作前景。 大陆“务农”,深化农业融合 “民之大事在农。”在两岸交流中,农业是起步最早、基础最好、成效最明显的领域之一,两岸农业交流合作已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发展格局。 大会披露的一组数据显示,2022年,大陆与台湾地区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量842万吨,同比增长16.2%;大陆28个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入驻涉农企业1662家,其中台资企业854家,占比超过50%,台创园已成为台胞台企到大陆投资农业的首选地。 农业农村部有关人员表示,这充分体现了台农台企持续看好大陆市场,参与大陆农业林业高质量发展及乡村振兴的热情高涨。下一步,大陆将以乡镇为主体建设一批海峡两岸乡村振兴合作基地,在资金、培训、服务、技术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欢迎更多台胞来大陆投资兴业。 “我是农业人,我骄傲!”活动现场,全国台企联常务副会长兼农业委员会主委庄久毅振臂一呼,引起全场台农齐声附和,道出了在大陆“务农”的信心与获得感。“两岸农业融合发展是天作之合。大陆对台湾农渔民很照顾,希望岛内农民朋友赶快过来发展,这里处处是商机。” 乡村振兴的广袤土壤,正吸引越来越多台胞前来追梦筑梦圆梦。以福建为例,全省累计批办台资农业项目近3000个,合同利用台资超过45亿美元,农业利用台资的数量和规模持续保持大陆首位;率先创建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闽台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园,6个国家级台创园连续多年包揽综合评价前6名,仅漳平台创园就有台资农业企业82家,汇聚台农600多人,成为大陆规模最大的台湾高山茶生产基地。 “台湾的土地少、市场有限,大陆地广物博、消费能力强,刚好给我们发展提供了条件,这是一个重大机遇。”台湾高雄市农会理事长萧汉俊说,《意见》支持福建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饱含对台农的深情厚意。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张志军表示,随着《意见》的贯彻落实,福建作为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的效应将充分显现,将为台胞发展提供更好条件、更强保障。希望广大台胞把握机遇,在福建开辟事业新版图,书写人生新华章。 三产融合,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先要做好农业耕作,才能扩大生产,引入先进技术,将一二产业有机结合。等第二产业做好了,再去做观光、休闲、服务这些第三产业。”大会上,台商卢月香分享自己的“农业经”。 三产融合、乡村旅游,这些自带流量的热词,既是《意见》涉及的重要内容,也成为两岸嘉宾关注的焦点。 2020年,卢月香在邵武市肖家坊镇流转千亩荒坡地,种植台湾四季桃等新品种,套种菊花、金银花等花卉,打造闽台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园示范基地。好风景带来好前景,如今基地取得良好收益,观光也有了热度,还带动当地村民家门口就业。 跟卢月香有所不同,返乡青年廖雪涵是从“二产”起步创业。2011年,她回到家乡武平接手一家濒临倒闭的黄酒厂,先学习传统的客家米酒酿造工艺,再进行技术革新,渐渐将酒厂盘活。 “虽然有些起色,但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按照原有路子走下去,仍然困难不少。武平芙蓉李很出名,很多人房前屋后都有种植,能不能做三产融合?”2018年,廖雪涵成立梁野久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将传统酿酒工艺和现代果酒发酵工艺相结合,研发出芙蓉李气泡水、白兰地等新品,受到消费者欢迎,年产值超过2000万元。 不仅如此,村民们还将自家果脯、土地交给廖雪涵和她的团队,请他们帮忙“盘活”,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参加这次大会,就是想找台商合作,一起把果酒、果脯等产业做起来。” 两岸新农人的耕耘,赢得与会专家的点赞。闽江学院乡村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邓启明表示,发展富民乡村产业要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重点是二、三产业,这是促进乡村振兴的根本,对农民增收有重要意义,也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 活动期间,一部台品樱花茶园的宣传片赢得如雷掌声。故事的主人公是台商谢东庆,他在漳平打造了一处三产融合示范园。上世纪90年代,他从台湾把樱花引种到永福镇。随后许多台农接踵而至,跟着在茶园套种樱花。历经20多年努力,终于形成“十里樱花漫山开”的盛景。 2012年开始,漳平每年举办樱花文化旅游节,形成以“樱花+茶园”为核心的休闲旅游产业,吸引越来越多游客前来游玩,带动成千上万农户增收致富,成为两岸三产融合发展的样板。 “来福建打拼,政策利好多,休闲农业大有可为!”谢东庆向岛内农民发出邀约。 和漳平永福镇一样,越来越多美丽乡村(镇)正在大陆广袤的土地上“开花结果”,许多台湾人才也纷纷奔向乡村创业的热土,用勤劳的双手描绘乡村振兴的新画卷。 把脉开方,助力台创园“蝶变” 作为两岸农业融合发展的桥梁纽带,“台湾农民创业园2.0版”也是大会关注的焦点,嘉宾们纷纷亮出金点子,助力台创园“蝶变”升级。 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赵一夫表示,推动两岸乡村融合发展,福建应走“产村融合”的发展路径。具体操作上,可依托台创园引入乡村融合发展的理念,结合台湾精致农业与富丽乡村协同发展的经验,创建两岸乡村融合发展试验区;吸引台湾三产融合、社区营造、乡村规划等方面的人才,在乡村构建闽台共同文化空间。 台湾精致农业发展协会理事长黄志耀认为,台创园应多举办两岸互访、工作坊、研讨会及“标杆学习之旅”,创新两岸乡镇合作模式;引入产业资本,吸纳岛内优秀农人,围绕休闲农业进行合作,比如推广食农教育、打造农民直销站、建设农村厨房及田野创艺工作室等。 “实施品牌战略,培育台创园区域公用品牌,扶持台企创立电商自有品牌。还要培育台资农业龙头企业,鼓励台商投资加工业和休闲旅游农业。”福建省台湾农业研究中心副主任曾玉荣说,要发挥管委会的桥梁作用,帮助企业和科研机构建立技术协作关系,推动产学研结合。 曾玉荣的思路与台湾蓝海开发农业顾问公司总经理林雨森不谋而合。在林雨森看来,应整合大陆台创园的农产品,创建共同品牌,打造直销网络;将园区产业分等,多引进孵化型企业;依托成熟台创园打造农业博览园,通过文化展示、互动体验等方式,推动传统农业“接二连三”。 金点子不断涌现,引起台创园代表的共鸣。“发挥特色优势,助推两岸融合发展。”漳平台创园管委会主任聂淑玲说,将深挖两岸茶渊源、茶文化,美化优化茶园布局,开发具有台湾元素的休闲体验项目、文旅产品,全面推动茶旅融合;以文创设计、品牌营销、文旅运营等人才为重点,引进一批优秀台青;举办两岸茶事活动,建设制茶工坊、研学基地,打造两岸知名茶旅小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