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美国频道讯 (特派记者舒言、凌晓2月9日福建连江报道)“这10碗丰盛的菜肴、10盅白酒、两支蜡烛,一罐米饭,寓意来年十全十美,五谷丰登”。福建连江县琯头镇定安村村民吴存梅和老伴儿吴雪娇指着一桌的贡品,微笑着告诉记者。 按照传统习俗,除夕的下午,两老口就开始紧锣密鼓地准备除夕祭祀用的贡品。和往年一样,今年陪伴老两口过春节的依然只有2个小孙女,大孙女吴若菲已经6岁,小孙女吴若芯只有2岁。两个小女孩都出生于美国,是美籍公民。 老两口的两个女儿已出嫁多年,儿子长年在美国,家里很冷清,带孩子便成为老两口平日里最重要的“工作”。 除夕的中午,儿子打来越洋电话,祝福新年快乐。“我知道他们赚钱辛苦,最担心的就是他们的身体。”老两口说,除夕夜时儿子儿媳应该不会再打电话过来了,“因为时差,那时候他们要上班”。 吴雪娇告诉记者,2002年,年仅19岁的儿子吴永松决定与村里的其他伙伴一起,到纽约的中餐馆打工,最忙的时候一天要工作13个小时。几年后,认识了同在纽约打工的儿媳,然后在那里结婚生子。说起10年未见的儿子,吴雪娇眼里泛起了泪花。 据定安村治保主任吴金忠介绍,仅这个小村庄就有700多位村民到纽约打工,留下的“洋留守”儿童有100多名。这些“美国小公民”在定安村里来了又走、走了又来,大多3个月时被“寄回”家乡,5岁左右时被送回美国的父母身边。 吴存梅家的两个小孙女也是一样,都是在美国出生并长到3个月大时抱回福建代养。自2002年儿子到美国后,老两口已有十几年未见到儿子。让他们慰藉的是,每个周末,儿子、儿媳会抽时间会和老两口、女儿们视频聊天。大女儿吴若菲知道,自己的爸爸妈妈在美国的“电脑里面”,村里很多小伙伴的爸爸妈妈也都在“电脑”里面。 自古至今,福州的自然资源并不丰厚,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说法。吴雪娇告诉记者,如果依靠全家仅有的1亩田地,根本无法维持生计。早年间,吴雪娇的老伴儿在村前闽江入海口处养螃蟹,赚了些钱,但后来生意不太好做,家境大不如前。 儿子到美国后,隔两个月便会给家里寄些钱,生活才渐渐好了许多。记者在吴存梅家的二楼看到,床头摆着从美国寄回来的奶粉,幼儿英语读物等。“儿子现在每月能挣两千多美元,儿媳工资有三千多美元。比起在中国国内打工要好很多。” “但孩子的花销特别大。”吴雪娇说。小若菲上幼儿园每月七八百元人民币,加上从美国寄回来的两个孩子的奶粉、衣服、玩具、打预防针等,两个小孩一年就要花掉两三万元人民币。 “爷爷,抱抱。”小若菲最喜欢粘着爷爷,尽管已经6岁,但她依然喜欢让爷爷抱着,与爷爷形影不离。于是,吴存梅便常常左手抱一个、右手拉一个,带着两个孙女在门外马路边玩耍。两个小女孩很文静,不哭不闹,只是忽闪着大眼睛,观察着这个世界。 小若菲在琯头镇上幼儿园已经三年了。据吴雪娇说,小若菲所在的幼儿园是中英双语幼儿园,目的是以后更容易适应美国的生活,同时也不忘本。“再过一年,孩子就要被送回美国了。” 除夕夜,老两口放完鞭炮、吃完平安宴,一人抱一个孩子到巷子口玩耍。定安村街头巷尾放起鞭炮,燃气烟花,绚烂无比。小若菲捂着耳朵,瞪着大眼睛蹦蹦跳跳,小妹妹则依偎在爷爷的怀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