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美国、新西兰的7个家庭19人,前来福州鼓岭参加外国友人走访鼓岭暨百年鼓岭文化摄影展开幕式。 东南网9月19日讯(本网记者 郑思楠)九月的福州鼓岭秋高气爽,凉风习习。今日,“寻梦追忆鼓岭行——美国友人走访鼓岭暨百年鼓岭文化摄影展开幕式”在此举行。来自美国的穆霭仁、蒲天寿、柏龄威、柯志仁、蔼树棠、福益华家族,以及新西兰华惠成家族的7个家庭19人来到其先辈曾经居住生活过的第二故乡——福州鼓岭,以示其对先辈的怀念与寄托。 “鼓岭”在福州鼓山之北,作为避暑胜地,1886年之后吸引英、法、美、日、俄等20多个国家的在华人士纷纷在此修建别墅避暑,此后的100多年间,他们在鼓岭建起教堂、万国公益社、网球场、游泳池等配套设施。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当年在这里出生、成长、生活的洋人如今大多都回到自己的国家,他们当中的许多人有的都已经辞世,可鼓岭这段美好往事一直深深的存在他们的记忆中。当地的居民黄时敏告诉记者:“以前鼓岭生活着很多外国人,那个时候大家也都习以为常,就把他们当做当地人一样。” “这是我第三次来到福州鼓岭,再次踏上这片土地,感到非常兴奋和激动。”83岁高龄的Marybelle Brewster Hollister(中文名:蒲美珠)是此行中蒲天寿家族的代表。 Marybelle Brewster Hollister是Harold N·Brewster(中文名:蒲天寿)的二女儿,15岁才离开中国,是目前所知道的此行中曾在鼓岭生活时间最长且年龄最大的外国人。其父亲曾任古田医院院长、福州协和医院院长、纽约卫理公会会长,母亲Dorothy Brewster在中国还创办了学校、孤儿院。 也正因为Marybelle Brewster Hollister在鼓岭生活时间长,其还学会了福州话。活动中,她还在记者面前用地道的福州话唱了一首歌谣引发了大家的阵阵欢呼声。 对于鼓岭,Marybelle Brewster Hollister对这个一直怀念着的第二故乡有着深刻的情感记忆。“在鼓岭居住的时候,当时上鼓岭以及采购东西都是靠福州当地的‘挑夫’,房子周围都是农田,还没有现在的这么多树,但周围的邻居也非常友好。” Marybelle Brewster Hollister告诉记者,她自己第一次再回到鼓岭是1984年,那一年也刚好是其奶奶来中国的第一百年。第二次是回来是2010年。“这次是第三次,也带上了我丈夫,女儿和儿子,全家人来看看当时我父亲居住的地方。每次来福州都发现它一直在变化,鼓岭也变得越来越美丽。” 在19人当中,来自穆霭仁家族的穆言灵可以称得上是福州的好朋友。近年来,穆言灵一直致力于福州鼓岭的西洋文化研究宣传和促进中美友好交往工作,收集大量的鼓岭老资料图片、鼓岭的百年前故事等。她的丈夫是穆蔼仁的二儿子穆彼得。穆蔼仁1940年到福州,曾在福州英华中学、福建协和大学任教。1941年曾任美国援华空军飞虎队中尉,2005年逝世。穆彼得1948年出生于福州市第二医院的前身塔亭医院。 采访中,她用一口流利的中文向大家讲述对当时外国友人居住在鼓岭的生活场景以及背后的故事,“从父亲开始,我们一家三代都对中国充满了感情,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美国人了解福州、来到鼓岭,加强中美民间文化交流。” 在本次百年鼓岭文化摄影展开幕式上,来自柏龄威家族的后代,Dean Raymond Billing (迪恩·雷蒙德·柏龄,系柏龄威之孙)更是带来一副1920年拍摄的一张迄今为止鼓岭最老的全景照片。 他说:“这张照片是我祖父传给我父亲的,一直挂在我们美国家里,后来从父亲口中才得知,这是在中国福州。” 另外,今日的走访活动中,外国友人还在福州鼓岭加德纳故居展示馆前共植友谊树,走访团一行人还与鼓岭当地老人居民展开恳谈会。
自柏龄威家族的后代,Dean Raymond Billing (迪恩•雷蒙德•柏龄,系柏龄威之孙)更是带来一副1920年拍摄的一张迄今为止鼓岭最老的全景照片。 外国友人观看—百年鼓岭文化摄影展。
在“百年鼓岭文化摄影展”开幕式上展出的部分记录外国友人在故岭生活工作的历史照片。
外国友人展示在福州鼓岭的珍贵照片。
来自美国的穆言灵出席欢迎仪式并致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