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频频爆出中小学生作业辅导类APP内容涉黄丑闻,让人大跌眼镜;平台资质缺少把关,所谓“名师”不乏掺假注水现象,难以胜任教书育人任务;不少学习者吐槽在线教育视频卡、互动差、软件慢,暴露出现有的技术瓶颈……(12月21日 《人民日报》)
随着智能终端设备的全面普及,在线教育也迎来了行业的春天。据《2017年中国在线教育行业白皮书》显示,2017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预计达到2810亿元,预计2018年将突破3000亿元关口。然而在行业呈井喷式发展的背后,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内容缺乏监管、宣传多有水分、服务存在短板,在线教育平台本身的服务意识和技术能力也尚未达到预期水平。
相较于传统教育模式,在线教育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便利、灵活,成本也较低,更重要的是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流通和共享。如果运作得当,不仅能有效提升教育价值,使因材施教成为可能,更有助于缩小地区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均衡。然而纵观目前在线教育行业状态,却呈现出一副“野蛮生长”的混乱状态。其原因,一是有效的监管体系尚未建立,行业缺乏准入机制;二是大量资本的涌入使得整个行业“过热”,各家平台尚未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发展模式。
在许多企业和机构看来,在线教育属于互联网经济的范畴,在线教育的“玩法”自然少不得互联网思维。因此,他们把教育当成了一种普通的商品,用电商及衍生出的一些模式去运营在线教育,将关注的重心放在了如何宣传和吸粉等方面。为了赢取“流量”、获得资本投入,陷入了急功近利的思维误区,也让在线教育行业的发展陷入泥潭。毕竟,教育类产品有其特殊性,如果只是简单地将线下教育模式照搬线上,那么在线教育除了纯粹的营销,也就谈不上什么智能化教学,更谈不上什么因材施教了。
所以,在线教育一定要有行业的准入门槛。这需要有关部门尽快完善相关的制度规定,建立有力的监管机制和惩治机制,督促规范化经营。同样,对于在线教育机构而言,寻找突破瓶颈的方法,就是必须经历从全盘互联网思维到更加尊重教育客观规律的转变。要加强技术创新、重视数据积累,更要与线下教育形成良好的结合和呼应,真正把教育的重点放在对人的发展方面。诚信经营、严格自律、重视用户体验,努力提高师资教学水平,真正开发出学生“想学”“能学”的学习平台,促进传统教育的变革,实现在线教育的良性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