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花海月牙湾。蔡文原摄
文明风7月21日讯 马路上,红灯停,绿灯行,礼让行人的车辆井然有序;餐馆里,顾客们自觉打包,“光盘”行为成为新风尚……盛夏里的漳州,文明之花处处绽放,美入眼帘,润人心田。
创建为民,催生城市蝶变
创建为民,为民创建。城市之变,功在精细、贵在创新。漳州市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始终牢记奋斗目标,始终牢记为民利民的根本,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关心的居住、出行、教育等诸多实际问题,让文明城市创建成为造福群众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
据悉,2018-2021年,累计投资11.637亿元,对180个老旧小区实施改造,改造涉及建筑1475幢,建筑面积约520.07万平方米,惠及居民57301户。
2019年以来,仅芗城区累计实施48个背街小巷整治提升项目,累计总长度1.21千米,总投资14524万元。
2022年,梳理了“小区或市场周边的街巷、城中村村道、居住小区红线内的开放式通道”三种急需改造提升的背街小巷,计划改造142个、投资6860万元,目前已建设完成70个。
“市容越来越漂亮、马路越来越整洁、出行越来越方便,我相信漳州一定会成为一座让本地人自豪、外地人向往的魅力之城。”市民马玲说。
崇德向善,志愿风尚浸润人心
当文明实践活动从“政府配菜”转向“百姓点单”,每个人都能成为实践主体,并通过线上线下双联动带动更多人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事实上,我们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队,已实现了不同年龄层志愿者的广泛参与,活动项目更是跳出了传统模式、不断推陈出新。”市委文明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落脚在“实”、突破在“新”,漳州市涌现出越来越多叫好又叫座的特色化项目,如东山县顶街社区“小巷管家”,以一间房屋为一个“守望单元”,形成“定巷联防、管家守望”,实现社区共建共治共享;长泰区古农农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成立了“找碴我最行”志愿服务队,帮助辖区内76家企业排查隐患逾千处,7年来实现企业安全隐患排查零盲区、零事故。
截至目前,全市实名注册志愿者83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比例16.43%;注册志愿服务团体7320个。
共建共享,市民生活更加幸福
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同样需要全民参与、全民共建共享。
烈日下清理垃圾的环卫工,路灯下劝说占道摊主文明经营的城管队员,耐心为群众化解纠纷的社区书记,自觉清理楼道垃圾的老旧小区居民……每个人都在各自的“小微”阵地上贡献力量。从干部到群众,从城市到乡村,这座城市的文明改变让人们看到了“众志成城”的新时代内涵。
“依托‘互联网+’‘110+’思路创新群防群治组织形式,推出‘芗里芗亲’App。上线以来,注册的群众志愿者逾30万人,组织参与138.67万次巡防任务,主动成为社会治理活动的参与者、实践者和受益者。”市公安局情报指挥中心工作人员介绍道。
“讲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邻里和睦,守望相助”……如今行走在漳州,无论是在热闹的街区还是僻静的小巷,文明元素抬眼即看、驻足可观。
加压奋进,常态长效促提升
“各级各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和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树牢‘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提振精神、担当作为、攻坚克难,齐心协办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提质增效,切实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更强,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推进会上,漳州市委书记张国旺表示。
今年来,相继出台《进一步建立健全全国文明城市常态化长效化机制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完善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常态化督查工作机制》等文件,印制《漳州市创城口袋书》,调整市直单位挂钩社区创城工作,确保了责任全覆盖、管理无真空、创城无死角。
还定期通过电话、网络、实地走访调研、座谈会等渠道,征集群众对文明城市建设的意见与建议,瞄准创建的难痛点,以群众满意为最终标准,有的放矢提升和拓展创建成果,向着更高水平的全国文明城市迈进。
文明提升无止境,创城永远在路上!初心如磐,使命在肩,立足新起点,我们不忘初心、矢志不渝!我们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团结拼搏、共同努力下,漳州城市文明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将持续提高,人民生活将更加幸福美好!(漳州文明网 福建日报 苏益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