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校园见证文明创建
2012年1月6日上午,校党委书记叶辉玲、校长兰思仁共同为“涌泉”揭幕、中科院院士谢联辉为“阅海亭”揭幕,这标志着观音湖生态景观改造项目竣工仪式。
观音湖景观改造项目于2011年7月份启动,建设内容包括引水工程、污水处理工程、绿化工程、灯光工程、坡岸软化工程、木栈道构造六项工程。改造后的观音湖通过直接引闽江原水入湖,历史性地实现了全校师生盼望多年的水质彻底转换与循环,凸显出观音湖水域的观赏价值;廊桥、栈道、水榭、亭台、瀑布等设施,显著改善了广大师生的学习、通行和休闲条件;新增绿地面积约1万平方米,增加乔木20多种227株,地被11万株,水生植物12.5万株,并开展了红树林淡水适应性试验,极大丰富了生物种群、群落,随着今后植被生长、繁茂和郁闭,以及吸引水禽飞鸟的栖息安家,未来景观的生态效果将愈显魅力。
2010年5月学校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单位”荣誉称号,学校生态校园理念倡导者翁善波荣获“福建省绿化奖章”。身处校园,师生们很容易感受到,学校每年都在变,不仅变得越来越美,也越来越有内涵了。
“我们的校园不是为美而美,是一种符合农林大特质内涵的美。”校党委副书记翁善波动情地说,“我们遵循生态型校园建设的思路,引导学子们对环境认同从形象的‘美’升华到伦理的‘爱’。”
人与环境友好,人与生态和谐。学校秉承育景更育人的理念,将生态环境建设放在校园总体建设的重要地位,更作为师生德育的大环境精心加以培育。
学校充分利用校园有山有水的自然环境,按生态学原理,精心设计构建了鸟语花香的生态环境,建成了省内高校独一无二的湿地公园,10多种500余株乔木和水芋、芦苇等20多种约10000多平方米的灌木和30多种水生动物,和谐共处一处;加强了观音湖、植物园、百竹园、菌草园、水土保持示范园、茶园、甘蔗园等建设。在加强生态景观建设的同时,积极提倡“让小草休息”理念,坚持用生态学原理防治校园病虫害,治理绿地病虫害从不喷洒农药,形成了物种之间的互相制衡、平衡的局面,免去了人工防治和养护的负担;坚持通过每年举办环保宣传月活动,开展了“绿色校园活动月”五大系列活动,把绿色环保的概念和生态文明意识传播给每个人。
在校园里,对自然的尊重和关爱内化为行为习惯。学校为迎接本科教学评估而自行培育摆放的18万盆鲜花无一盆遭人为破坏和丢失;飞禽、水鸟可以在人流密集之时,悠闲自如地觅食,从未发生刻意人为惊扰、伤害、损毁动植物的现象,连动物都感知到农林大人的善意与爱心,多少鸟禽都是不请自来,安心栖息,在食堂就餐的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学生们自觉地将用餐后的餐具和剩余食物送到餐具收集处……
2011年,学校启动了新一轮校园规划。基于学校以生物学科为重点的特征,精心制定教学观赏植物园建设规划,将整个校园按照植物园的建设模式,以专类园展示形式,依植物系统分类、观赏植物不同、特色植物规划布置30个专类园,进行绿化改造与补充建设,打造观赏型、教学型、闽台交流植物园。一年多来,樱花园、葵花园、森林兰苑等专类园的成功建成,不仅为校园增添了亮丽的风景,迎来大批游客的竞相参观,还吸引了全省乃至全国各大主流媒体的关注,极大地提升了学校的美誉度。
2009年以来,学校进一步加强节约型校园建设,对学校部分食堂的灶器进行“油改电”工程,降低能量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仅此一项可降低燃料成本约50%;对食堂进行ISO900系统系统认证管理,投资建设15吨的太阳能热水器和200多万元智能化改造。该校还开发OA自动化办公系统,推行无纸化办公;投资300多万元,新建了2个微动力污水处理池……该校荣获“全国高校节能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并被确定为第二批全国高等院校节约型校园示范建设试点高校。
责任编辑:卓志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