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一个以汉族为主,根植于农耕民族的具有节令性的节日,功能很多,内容也很丰富。各民族过端午节的有很多,即使有些不过端午节的民族,也能找到有端午节变迁形式的民俗活动。
在云南大理市凤仪镇的白族一直保留过端午的传统,他们除了在农历五月初五的时候包粽子,家长在那天还会给小孩的帽子上缝上一只老虎,在婴儿的手腕系上用五色线制成的“续命缕”,用以驱邪解恶,祈求平安。
而不少地方的壮族在过端午节时还有渡河公的习俗,将缝制的布娃娃抱着南瓜,放在竹排上,同时摆上艾草蒲团,然后推到河中漂走。以此寄托思念,普度生灵,保佑平安。
赛龙舟在傣族异常兴盛,虽然傣族不过端午节,但是傣历新年赛龙舟承载的文化内核却是一样的。
在北方地区的少数民族,端午节也具有自身的地域和民族特色,朝鲜族过端午节有荡秋千、踩高跷和摔跤的活动,母亲会为婴儿手腕缠绿线。虽然形式不一样,但是主题都是相通的,寄托了人畜兴旺、平安祈福的愿望。
(赵世林 作者为云南民族大学图书馆馆长,本报记者杨文明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