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海沧区凝心聚力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海沧街道院前社,美丽乡村生机勃勃。 (本报记者 王火炎 航拍器摄)
走进美丽乡村,满眼绿意令人心旷神怡。
丰富多彩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不断开展,大力弘扬文明新风。
家园越来越美,百姓心里乐开花。
“三农”工作是压舱石,农业稳,则百业稳;农业兴,则百业兴。“乡村振兴战略能否落到实处,对于海沧建设国际一流海湾城区具有重要意义。”在海沧区相关负责人看来,海沧是闽南文化祖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对台交流前沿阵地,乡村振兴工作肩负着面向两岸、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特殊使命。
去年以来,海沧区不断巩固“三农”工作持续向好的形势,乡村振兴形成新局面,农业发展取得新成效,农村改革迈出新步伐,民生福祉再上新台阶,农村社会焕发新面貌。2019年,海沧将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部署,牢固树立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政策导向,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顺利完成既定的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各项目标任务。
着眼生态宜居
为乡村振兴夯实基础
瓜果长廊初具雏形、配套停车场基本完工、鸡舍、猪舍得到改建、29栋住宅完成“平改坡”、全村75岁以上老人即将享用免费的午餐……随着乡村振兴工作的大步推进,海沧街道青礁村芦塘社的明天,令人期待。
家园美不美,生活好不好,是群众幸福感的直观体现。不断强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百姓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海沧区委区政府始终念兹在兹。建设生态风景林1850亩;新阳主排洪渠治理成效明显,实现“鱼游鹭飞”;建成19座城乡公厕,完成10条“四好农村路”,提升改造村庄路灯1000盏,乡村更加洁净、通畅、明亮……放眼海沧,乡村生态宜居指数不断攀升。
更让百姓期待的是,加速发展的都市现代农业,不断壮大的农村集体经济项目,成为激活农村发展的新驱动。放眼海沧,东孚培育花卉基地120亩简易大棚、东埔碧鑫智能温室即将投用,29个民宿及旅游服务配套设施项目策划生成,十余个村(居)筹资建设集体经济项目前景喜人。
记者了解到,接下来海沧将不断完善规划体系,实施项目带动,继续打造以海沧街道青礁村和东孚街道过坂社区这两个市级重点示范村为抓手,持续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统筹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改善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全力打造宜居乡村新面貌。
滋养文明乡风
为乡村振兴注入力量
美景、美德相互辉映,好人、好事相得益彰。走进新阳街道,通过“新阳五好文明新星”评选活动,好乡贤、好义工、好婆媳、好“格格”、好职工不断涌现,在典范带动下,文明乡风滋养民心,持续升华。
事实上,培树先进典型,只是海沧区充分结合当地实际,扎实推进文明乡风建设的一个缩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要‘面子’好,更要‘里子’好,深入培育文明乡风,为乡村振兴工作注入强劲的‘文明力量’。”海沧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来,海沧依托社区书院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围绕强化宣传阐释、弘扬主流价值、丰富文体生活、加强文化传承、引导习惯养成等五大方面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通过“一村一台戏”、家风讲堂、苏氏优秀家风家训宣传等品牌活动,大力弘扬文明风尚,不断提升居民群众文化素养和文明素质。
聚焦基层村居实际,重点打造“一老一少”两大平台、推动各基层文明实践所(站)打造“4+X”活动品牌、继续办好海峡两岸保生慈济文化旅游节、乐活节等品牌活动、深入推进村落民俗文化调查工作……下一步,海沧将在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的同时,重点紧抓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开展,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弘扬文明新风,深入开展移风易俗,传承发展提升闽南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增进两岸民间宗亲交流,着力农村文化繁荣兴盛,赋予乡风文明新的内涵。
坚持深化改革
为乡村振兴提供保障
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档案整理、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农垦改革……当前,一项项农村制度改革正快马加鞭。海沧区决策者深知,只有改革才能充分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新活力,为乡村振兴提供制度保障。
海沧区表示,今年,将进一步调动改革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着力推进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村土地制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等体制改革,合理配置农村资源要素,让农村改革成果更多惠及广大农民。
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接下来,海沧将坚决扛起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主体责任,抓实农村基层党建,强化战斗堡垒作用,通过成立区科技特派员工作联席会议、开展“一村一案”新型农民培训计划、发挥特级教师工作室、名师发展工作室、名班主任工作室和特色项目工作室作用等个性化举措,致力于改变农村人才净流出境况,增加乡村对人才的吸引力,培养、加强乡村人才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记者 林岑 通讯员 洪欣琳 图/海沧区提供(除署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