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一个主体、建立一套机制、把握一条主线、组建一批队伍、紧盯一个目标、突出一个主题、凸显一批特色
鳌冠社区实践站举行的鳌冠海蛎节热闹非凡。
芦塘社区实践站的“四点钟学校”里,志愿者正在为孩子们辅导功课。
作为我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试点县区之一,去年来,厦门海沧牢记使命,勇于探索,积极创新,围绕“7个一”,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通过依托社区书院这一主体开展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建立一套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常态化开展的机制,紧紧抓住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主线,组建一批各类型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紧盯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这一目标,突出弘扬和传承耕读文化这一主题,立足实际打造一批特色品牌项目,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开展。
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海沧台商投资区设立30周年之际,做实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这项基础性、战略性任务,具有重要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海沧区将始终围绕“7个一”,通过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推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自觉,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切实提高村居群众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法治观念。
结合群众需求 整合资源平台
海沧区决策者深谙,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举措。只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才能让文明实践真正落实在百姓的心坎上。
如今,以基层实践所、站为平台,海沧区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开展各类文艺展演、体育健身等群众性文体活动。同时,积极推动学校与实践站示范点开展共建,推进“家长学校”、教师志愿者、送教送学、文艺活动等进村居,统筹消防科技教育馆、海上搜救中心工作平台、“卫我海疆”全民国防教育基地、中医药文化展示馆等资源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有效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空间载体。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农村人口年龄结构的现实特点和基层群众的实际需求,海沧区在继续做好“四点钟学校”的基础上,重点推进区老年大学教学点向村居实践站下沉。
“目前,通过常态化开设10类60余门‘课程包’供村民群众选择,让基层居民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及个人的兴趣选择参与对应的课程和活动。”海沧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组织了党员及教师、律师等各类志愿者,在8个实践站示范点和1个城市社区开设老年大学实践站教学点,目前共开设了36个班,报名947人次。
记者了解到,海沧区根据群众需求,初步梳理了课程资源420余门,内容涵盖科技、司法、健康、心理辅导、文化、健身等方面,切实提升基层居民群众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海沧区委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中,始终紧盯服务群众这一目标,同时,紧抓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主线,通过实施建设“一批宣传阵地”、组建“一批宣传队伍”、培育“一批活动项目”、打造“一批特色‘课程’”、升级“一批实践基地”的“五个一批”工程,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全过程,推动党的理论落地生根、深入人心。
强化队伍建设 提升志愿服务
文明实践活动的方式是志愿服务,志愿者是主要力量。放眼海沧,在区级层面,9支各有所长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深入开展志愿服务,在基层,各实践所、站组建起各类型的志愿服务队伍。
在新阳街道,街道实践所充分利用辖区优质的企业资源和人才资源,组建了一支新阳产业人才志愿服务队。这是海沧区设立的第一支以企业人才为主体的志愿者服务队伍。
志愿服务队成员、厦门思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说,“我以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只涉及文体活动,没想到还能为产业发展注入一份强劲动能,我们一定积极走进企业、校园、村居参与志愿服务,尽到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
在天竺社区,党员、工会义工、红十字应急救护等17支志愿服务队伍成为文明实践活动开展的主力军;在鳌冠社区,小小解说员、广播员等特色志愿者队伍备受群众喜爱;在海沧社区,专门帮扶辖区内弱势群体的大路头慈善志愿服务队发挥着重要作用……
据统计,海沧区、街道、村居三级各类志愿者队伍超过330支,全区志愿者注册人数4.66万人,占常住人口比例达12.43%,3个项目获评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
这些队伍的组建,有力推动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今年1-4月,海沧共开展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共928场。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海沧区紧扣“耕读传家”主题,传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敢闯敢创、崇文尚武、文明自强、开放包容”的海沧人文精神,不断提升市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和文明素养。
深挖自身特色 培育亮眼品牌
培育一批特色品牌,是海沧区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重要一环,也是亮点之一。立足群众需求,深挖自身特色,一个个实打实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项目,让市民群众真切感受到了文明实践的红利。
中午11点30分,海沧街道温厝社区的幸福食堂饭菜飘香,老人们围坐在一起开始用餐。77岁的张阿姨夹起一块最爱的红烧肉,笑弯了嘴角。
“这间300多平方米的温馨食堂,是社区75周岁以上老人享用免费餐食的场所。我们按一桌10人共110元的标准准备餐食,每餐四菜一汤,天天不重样。”海沧街道实践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幸福食堂所在的兴港花园是拆迁安置小区,许多年轻人外出务工,空巢老年人较多。街道实践所指导打造的幸福食堂,为许多在外工作的年轻人解决了后顾之忧。
幸福的生活不仅局限在食堂里。“各位听众朋友们大家好,很高兴再次于空中与各位居民相会……”走进鳌冠社区,社区实践站打造的“鳌冠之声”广播,每周五下午四点半准时响起,一个个名著故事、一曲曲闽南童谣,陪伴着居民度过幸福的傍晚时分。
为了让“鳌冠之声”更加响亮,多名海沧台胞社区主任助理积极来当播音员,让闽台文化通过音频传扬。如今,在两岸民众的共同努力下,设立于1965年的鳌冠社区的广播站,正焕发出新时代文明实践新生机。
事实上,像幸福食堂、“鳌冠之声”这样,结合自身实际,探索生成的特色品牌,还有许多。放眼海沧,青礁村实践站的名家志愿者公益教学、新阳街道实践所的“我要上村晚”和“五好”文明新星评选、天竺社区实践站的“邻里守望搭把手·美丽楼栋齐打造”楼栋自治管理等品牌项目各具特色,备受群众欢迎。
更令人欣慰的是,各文明实践所、站在培育特色品牌的过程中,营造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浓厚氛围,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基层的落细落小落实,成为促进市民文明素养提升的有效平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