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强向东南网记者介绍漆线雕的”蛋雕“作品。东南网记者 颜财斌 摄
东南网1月23日讯(本网记者 夏菁 颜财斌 李奇)漆线绵长,紧密盘绕,经过艺人之手,呈现出千变万化的纹饰。
漆线雕是厦门传统的手工线雕技艺,这个仅出现40多年的名字,却有着300余年的历史。
厦门漆线雕源于明末清初出现的“漆线妆佛”工艺。厦门同安马巷镇的蔡氏一门,是闽南地区“漆线妆佛”行业的佼佼者,迄今共13代从业。新中国成立后,“妆佛”被蔡氏第十一代传人蔡文沛改名为“金木雕”。20世纪70年代初期,第十二代传人蔡水况则把漆线装饰从雕塑形体的依附上脱离出来,独立完整的堆塑在瓷瓶、瓷盘,甚至是蛋壳上,形成一门全新的漆线艺术,命名为“漆线雕”,并沿用至今。
2006年,厦门漆线雕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如今的漆线雕,不仅有非遗技艺的“本源”,还焕发出了“新生”。
在传承中创新
让“传统技艺”焕发新的生命力
所谓漆线雕,厦门漆线雕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蔡氏漆线雕第十三代传人王志强表示,它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雕,而是由塑造、打磨、调漆、搓线、盘线、安金、填彩等多道工序组成的的手工线雕技艺。最重要的漆线,是用砖粉、大漆、桐油等多种材料调和,经长时间捶打,成为富有韧性的漆线泥,由手工再搓制成线。漆线高立黏贴在器表上,用盘、结、绕、堆的方式,塑造出浮凸的图形。
漆线雕同刺绣一般,着重层次的丰富、线条的婉转。龙是漆线雕艺术的典型,几乎没有一个漆线雕艺人不善于做龙。
随着漆线雕工艺的精进,如今,龙的造型更加立体,已由平面成浮突,头部由低到高,龙身由平到高低起伏。
实际上,在传承中,这些手工艺人都在不断尝试创新。“传统的东西是很好,但不可能全靠传统的东西去打开市场。”蔡氏漆线雕第十三代传人蔡超荣认为,非遗要保护和传承,在这基础上也要注入新元素,争取更多不同的消费群体。
近几年,除了传统的龙凤祥云、瑞兽锦绣题材外,他们还“试水”了卡通画、欧式抽象图案,以及塑造了蜥蜴、蛇、青蛙等立体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