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人文福建> 世界自然遗产 > 正文
广东开平1833座碉楼:岭南乡村的“洋务运动”
http://wmf.fjsen.com 2010-06-10 10:32   来源:中华遗产    我来说两句

建碉楼防土匪

20世纪前期,由于开平处于“四不管”的地区交界地带,其乡村仍然是匪患不断,宗族之间的争斗也在不断推波助澜。仅从1912年到1930年,开平就发生了71宗匪劫案,杀人百余。在此期间,土匪3次攻陷县城,县长被抓走;8次洗劫学校,绑架师生一百一十多人,有的校长为了保护师生而被杀;数十次劫掠乡村,有几百村民孩童被绑架,数百间房屋被烧毁,几百头耕牛被抢走。

到了清朝末年和民国时期,最受土匪觊觎的是华侨和侨眷家庭。这个时期开平成为华侨之乡,几十万人出洋到美国、加拿大等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他们省吃俭用攒下了一点血汗钱。顽强的落叶归根、传宗接代意识,促使他们回家完成心愿。张张扬扬的回乡队伍、漂亮的房屋、华丽的服饰和令人羡慕的积蓄,在给一个个华侨家庭带来荣耀的同时,也带来了危险。从华侨踏上家乡土地的那一刻开始,他们就成了土匪眼中的肥肉,民间至今还流传着“一个脚印三个贼”的民谣。随之而来的是一家人的担惊受怕,有的华侨回家当天还没有从亲人重逢的喜悦中平静下来,就成了土匪的“肉票”(被绑架),紧接着倾家荡产,才保住性命;有的因此上吊、跳楼或神经错乱。华侨对家乡治安不靖悲愤至极。

华侨是建设开平碉楼最积极的力量,他们寄回家乡的钱中,有的就是专门用于建碉楼的;他们还从国外买回枪支弹药、报警器、探照灯,并且设立基金资助家乡的团防组织。在民国时期开平的侨刊中就记载了不少华侨回乡建碉楼的事迹。一时间,开平华侨利用自身资源和财力把国外的建筑材料、样式等等一应俱全地引进到自己的家乡,同时也把国外的一些生活用品等带回国内,掀起了发生在一百年前中国岭南乡村的“洋务运动”,当地的农民成了消化和利用“洋货”及“外来文化”的主力军。

在华侨的大力推动下,近代的开平乡村进入了兴建碉楼的高潮期。

总体来说,开平碉楼的大规模兴建是在清末民初。建于清朝后期的有313座,建于民国元年(1912)至抗战爆发以前(1937)的有1490座,其中1921年到1926年就建了608座,占全部碉楼的1/3。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海外侨汇难以抵国,开平失去了经济来源,而且战火纷飞之中人们连逃命都顾不上,遑论建碉楼!故一直到1949年,开平建的碉楼,只有29座。1949年中国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社会环境发生根本改变,开平侨乡的民众再也没有兴建碉楼的必要了。


责任编辑:邱淑群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