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开平1833座碉楼:岭南乡村的“洋务运动”
http://wmf.fjsen.com 2010-06-10 10:32 来源:中华遗产
我来说两句
“红毛泥”
开平碉楼绝大部分是钢筋混凝土建筑,它们那厚厚的钢板门、窗和粗实的钢筋窗柱,虽然经历了几十甚至上百年风雨的吹袭,尽管锈迹斑斑,却依然结实如初;楼内进口的地砖和墙砖,还有彩色的雕花玻璃,依然光鲜明亮。
今天走进开平村落,若询问一些老人,当年建碉楼的材料是哪里来的,他们一定会告诉你,使用的是进口“红毛泥”和舶来钢板钢筋,地砖也是购自国外,都是从香港走水路运来的。
“红毛泥”的称谓,很能代表开平碉楼在建筑材料上对外国的依赖。
开平华侨到了美、加之后,所见到的西洋人都是“红毛绿眼”。他们就把长着棕红色头发、蓝眼睛、高鼻梁的白种人统称“红毛”。以此类推,西方国家生产的水泥,就被叫作“红毛泥”了,而用来装水泥的大木桶,则叫“红毛泥桶”。
开平碉楼的大量兴建需要大量的水泥,致使江门海关水泥的进口量大增。据管辖开平的江门海关统计,仅1930年到1931年,经江门海关进口的水泥一共有45万担,每一担当时的重量是50公斤左右,这45万担就相当于两万两千多吨水泥。这正是开平碉楼兴建的高潮阶段。
至于做门窗的钢板、做承重梁的工字钢以及钢条、钢筋等,也随着“红毛泥”一起进口,流入到乡村的建筑工地。在开平的赤坎镇、三埠镇还因此形成了建筑材料批发的专业市场。
责任编辑:邱淑群 |
相关新闻
- 2010-06-09东亚雅乐和古琴音乐遗产与传统文化
- 2010-05-21遗产问题在中国 中国式“善后”
- 2010-04-23土地出让金成为“唐僧肉” 萨翁宝贵的精神遗产
- 2010-04-23萨翁宝贵的精神遗产
- 2010-04-12科学地保护城市文化景观遗产 要警惕“规划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