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翔安新圩镇:一个闽南小镇的文化自觉
西岸话廊 软实力要下硬功夫 文化的力量是无形的。 犹如空气之于人。它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深刻地影响着人的观念和意识,深刻作用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产生活。 新圩镇打造“文化亮丽名镇”的过程,是我省文化强省战略在基层的一个生动实践。其在发展中体现出的强烈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令人欣慰、给人启迪。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命题。“增强文化软实力”也是推动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使命与必经路径。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底蕴丰厚。同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通过对外来文化优良成分的融合、吸纳,正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这也成为我们建设文化强国的文化根基与信心之源。 然而,文化资源并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文化软实力。只有把文化资源、文化底蕴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竞争力和影响力,并通过一定的手段有效传播出去,才能称得上文化软实力。 2010《文化软实力蓝皮书》显示:在世界文化市场,美国独占鳌头,占43%的份额;欧盟紧随其后,占34%;我国文化产业在世界文化市场上的份额不足4%,同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的地位非常不相称。 同样,我省是文化资源大省,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闽都文化、海丝文化等特色文化影响深远。近年来在艺术创作、非遗保护等方面成绩显著,但文化产业占全省GDP比例仍偏低,这都与支柱产业的目标定位有差距。 因此,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升软实力要有硬指标、下硬功夫。 文化是软实力,但绝不是软任务。我们在打造重大文化项目和文化品牌,做大做强一批骨干文化企业上要有明确的目标,不断提升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目前全国已有20多个省市区提出建设“文化大省”、“文化强省”的目标。我省提出,到“十二五”末,使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超过8%,带动全省社会经济转型发展,需要有具体的时间表与强力推进的措施 提升软实力要下硬功夫。当前文化体制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需要强力推进的信心与勇气。 长期以来,我国面临着公共文化服务短缺,城乡之间、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文化消费不平衡。建立健全遍布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效缓解基层群众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文化活动少的状况,任重道远。 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一个民族的崛起,必然伴随着文化上的崛起。因此,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既是发展所需,民众所盼,也是一代人的历史责任与担当。 (阿桂) |
- 2011-10-24走基层感言:加薪之外,还得用文化留人
- 2011-10-24思明区筼筜街道金桥社区:法官“坐诊”解心结
- 2011-10-24(记者走基层 共学六中全会精神)客家文化绽新枝
- 2011-10-23福清市渔溪镇:咱乡下,也有少年宫
- 2011-10-22王周齐:孕育农户致富新希望
- 2011-10-22“印象大红袍”唱红武夷山
- 2011-10-20九龙江畔听民声:月港故地新型农民“当家”
- 2011-10-20永定:创新成就“小县大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