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工作者做客东南网:立法用法,让我留在了厦门
我们为什么爱上厦门·厦门特区建设30周年系列报道 一位多次参与了特区立法,一位是知名网络律师,两位法律工作者对厦门有深厚的感情—— 立法用法,让我留在了厦门
张善美(中)和郭丰(左)在访谈中 东南网-福建日报12月5日报道 本网记者 周艾连 厦门市人大法制委主任委员张善美从1982年来厦门,学法、用法、立法,近30年来,他亲身见证了厦门法制进程;而福建重宇合众律师事务所律师郭丰,不仅办理的两个案件入选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2009年十大精品案件,而且免费为市民解答法律疑问的帖子成了厦门小鱼社区“最高楼”。 两位法律工作者日前做客《我们为什么爱上厦门——特区建设30周年30位新厦门人的特别故事》第七期视频访谈,讲述他们和厦门的故事。 厦门是座值得留下来奋斗的城市 “出了校门就到了厦门。” 1982年,张善美考入厦门大学法律系法学专业,1989年研究生毕业,就进入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成为一名法官,1994年,厦门取得特区立法权后,作为当时市公检法系统唯一的法学硕士,张善美被调入市人大工作至今。用张善美自己的话来说,留在厦门就是简单的两个门,且一待就是近30年。 而在福建重宇合众律师事务所律师郭丰看来,来厦门是个艰辛的过程。1999年一次同学聚会郭丰发现原来的玩伴大多有了大学学历,这让中专毕业后就到国企从事机械设计的他有了继续读书深造的念头。虽然在厦门大学读书的表哥极力赞同他的想法,但国企毕竟是铁饭碗,而且自考不是一条容易的路。郭丰考虑再三还是申请辞职,来厦门半工半读,追寻自己的兴趣——法律。通过努力,他先后考取了厦门大学法律自考专科、本科,并最终成功留在厦门,成为一名优秀的律师。 “1999年来厦门时,台风刚过。隔了一天,整个城市就变得整洁干净。”厦门给郭丰留下的第一印象很深,且让他更坚定地觉得厦门是一座值得留下来奋斗的城市。 厦门有了立法权 我们也要争点气 谈起厦门的变化,张善美感触很深。他说,毕业时,厦门用“三条街道一座庙,一个岛屿一个村” 就概括全了。那时,南平、三明、福州等外市的同学都不愿留在厦门,当时大家都觉得厦门破破烂烂,三明因精神文明建设闻名全国,而厦门作为特区却不温不火。 1992年前后,张善美还差点离开厦门。当时,在深圳工作的同学们动员张善美去深圳发展。“当时已经开始联系,深圳公检法、金融单位也都要人,待遇给的很高,确实动了心。”张善美说,当时没离开有两个原因:一是已经在厦门成家,二是1994年全国人大授予厦门经济特区法规制定权。“作为弄潮儿,既然厦门和深圳有了同样的立法权,我们也要争点气。” 不仅自己没走,在张善美的印象中,1993年底到1994年初期间,毕业时没留在厦门的同学还出现了回厦潮。当时,厦门开始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而拥有特区立法权后,厦门先后制定130多部法规,现行有效78部,内容涉及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郭丰律师也表示,像物业管理条例、反家庭暴力条例等一些通过厦门特区立法权制定的法规、法条,在处理案件时经常用到,而且适合本地情况,感觉更好用。 张善美说其实厦门立法进程还有两件事不能不提:2000年厦门被赋予较大市立法权,和2010年国务院批准厦门经济特区扩大到全市后,厦门“一市两法”局面被打破。“厦门经济特区立法权和较大市立法权将出现新的融合。”他说。 免费法律咨询盖起论坛“高楼” 而在厦门生活了12年的郭丰律师看来,厦门变化最大的是生活更便利了:以前去一趟同安都要一个多小时,现在交通很便利;在厦门大学读书时想吃面包,只有特香包一个选择,现在种类数都数不过来。他说,仅一个中秋节,就有博饼、花车巡游、赏月赏灯等多个文化活动,精神生活比十年前丰富了很多。 郭丰热心公益,从2008年1月21日开始,他在厦门小鱼网社区“法在身边”栏目开了执业律师服务专帖,为市民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每天忙完工作,他都要上网查看网友的跟帖、回帖。近4年来,该贴的回复已有9516条,多达318页,号称厦门小鱼社区“第一高楼”。 寄语到厦门工作、生活的新厦门人: 张善美:厦门很美、很有魅力。 郭 丰:厦门是一个充满爱,充满包容的城市,我会一直喜欢她。 更多内容请登录东南网或东南宽频(tv.fjsen.com)观看视频 |
- 2011-11-17为厦门这座城市服务,我们奉献并快乐着
- 2011-11-10“创意达人”:用创意把梦想植入绿色厦门
- 2011-10-27台商和地产经理人的厦门之路:特区变化让他们坚信创业选择
- 2011-10-10教授的厦门情结:这里给我家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