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经济特区建设30年:不懈创新,构筑共同幸福家园
重在全民参与 东南网-福建日报12月13日报道(记者 吴在平) 厦门人爱厦门,爱得极深。 海边蜿蜒的木栈道,海风吹,浪花溅,有些木头已经腐朽了松动了,铁钉露出来,很容易伤及行人,有关部门必须马上派人修理;小区的路灯坏了,道路暗乎乎的,要叫人更换了;那条马路被车压坏了,沟沟坎坎,影响车辆通行,得填平补齐了……这是来自厦门普通市民的意见和建议,心细如针。 厦门老百姓爱自己的城市,是从骨子里爱。他们有一个特点,对内部对家里的事,经常揭短,提改进意见,对工作上的差距也毫不客气地提批评意见。但出了门,他们都说厦门好。如果你说厦门不好,他会不高兴。他们对厦门的一草一木都充满感情……两度来厦门工作的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于伟国就对厦门人了解较深,他说,厦门人爱厦门爱得较真,爱得严格。 长期以来,厦门市以创建全国卫生城市、文明城市等为载体,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营造着城市共同的家园情怀,构筑团结和睦的人际关系。 近年来,厦门市在构建社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特殊人群和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维护群众权益机制、推进民主法治建设等社会管理方面矢志创新,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采取了一系列举措,让群众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 “爱心牌”餐桌、超市充满温情,空巢老人老有所养,低收入群体有尊严地生活,社区成为居民的温暖家园;理解、尊重让数百万计的外来人员来到鹭岛、不舍鹭岛、扎根鹭岛,从外来人到新厦门人,厦门成为他们的新家园;英雄流血不流泪,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厦门通过立法形成社会管理长效机制,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不仅享受着经济发展的物质成果,更浸染在文明、高尚的精神家园中…… 全面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其目的也恰恰在于,促进社会和谐,努力为推动科学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厦门市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在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药卫生、住房等方面的基本需求,开展多种形式的和谐社区、文明城市的创建活动,正是为了努力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因此,厦门人从心底热爱自己的家园。 有专家指出,社会管理应当适应形势与任务的变化,进行理念、体制和方法创新,逐步实现社会管理主体由一元向多元转变、社会管理向度由线性向互动转变。厦门有两个“百分之百”:100%的市民赞成参评全国文明城市,100%的市民参与创建文明城市活动。厦门市民说,中央制定的《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共7大项119个指标,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这些指标反映了老百姓的要求,创建文明城市就是为百姓办实事、谋利益,有什么理由不支持呢? 正是因为有全体市民的参与创建,厦门市的精神文明建设就有了最广泛最坚实的基础,也有了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 |
- 2011-12-14厦门特区30周年:国企大腕 挺进全国500强
- 2011-12-12厦门特区30周年:“漂”在厦门 就像回到家
- 2011-12-10厦门特区30周年:厦门港打造东南国际航运中心
- 2011-12-09厦门特区30周年:文明城市 厦门人的幸福之光
- 2011-12-08厦门特区30周年:从特区“升起”的省部级干部
- 2011-12-07厦门特区30周年:特区立法,法治之光照耀厦门
- 2011-12-06厦门特区30周年:保障房里的“幸福时光”
- 2011-12-05厦门特区30周年:国际赛事汇聚世界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