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播发通讯介绍厦门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经验
举科技之力 助三军“打赢” 作为科技密集型城市,近年来厦门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先后建成通信、钨材料、软件、半导体照明、电力电器等5个国家级产业基地,拥有高新技术企业524家。为提高部队打赢信息化战争能力,全市上下调整传统拥军思路,紧跟科技强军步伐,广泛开展科技拥军活动。市里专门成立科技拥军领导小组,建立和完善科技支前“专家库”和8个专业对口的科技拥军基地,每年都组织各级科技拥军机构深入部队征求意见,制订科技拥军计划、确定科技拥军项目。 全市20多家国有大中型企业为共建部队建立了“科技练兵奖励基金”,厦门船舶制造、工程机械、通信设备设施等生产行业,定期到部队进行军事需求论证,预先留出各类装备加装改装军事技术和手段的“接口”,确保部队科技练兵和支前保障需要。 市科技部门充分发挥人才、技术、设备资源优势,在科研攻关、技术革新等方面竭力为部队提供服务。5年来,全市参与科技支前的专家、学者和科技人员达5000多人次,帮助驻厦部队培训各类专业技术骨干800多人,革新装备器材300多件,开展科技攻关200多项,协助部队研制出“步兵武器激光瞄准器”“火炮火控系统微观指挥仪”“模拟海上攻潜训练系统”等一大批高技术成果,其中“5000吨级可潜式滚装码头”荣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厦门大学、集美大学等院校主动承担为部队培养科技人才任务,在20多个学科范围开展智力拥军。他们通过举办培训班、函授班、专题讲座、入学研修等多种形式,先后为驻厦部队培养高素质人才3000多人。全市依托技术密集型企业、科研机构和邮政、电信、交通、医疗等单位,对口组建了一批民兵船舶、桥梁、车辆维修和通信、电子对抗等高技术分队,他们多次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支援部队重大军事行动中发挥出重要作用。 建长效机制 帮部队解难 为确保军地建设协调发展,及时有效地解决好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同步发展中遇到的“军事设施保护、军事用地确权、军队土地置换以及军人住房、随军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的难题,厦门市于2009年建立并完善了三个层面的军地沟通协调机制,即:由军地主要领导共商发展大计的联席会机制,每半年召开一次;由军地分管领导组成的处理阶段要事的协调会机制,每季度召开一次;由军地双拥部门组成的处理日常事务的沟通会机制,随时召开会议协调处理问题。同时,军地双方还设立了矛盾纠纷应急处置机制。 厦门海岛部队多,守岛官兵突患危重急病医疗救治问题突出,市委、市政府将驻岛部队应急医疗救援纳入全市应急救援体系,与交通运输部东海第二救助飞行大队建立了对海岛部队实施直升机紧急医疗救助新模式,为驻守在海岛上的官兵开通了一条“生命绿色通道”。某集团军部队反映营区周边的采矿厂和在建的水泥构建预制厂严重影响了官兵的训练生活,市委、市政府立即启动矛盾纠纷应急处置机制,责令两家单位关停并搬迁。军地三级沟通协调机制建立以来,先后圆满解决了100多宗军地土地置换问题,较好地解决了“马巷旧机场”军民土地争议历史遗留难题、厦门水警区“水兵楼”建设与鼓浪屿风景区匹配问题,实现了军地建设和谐持续发展。 着眼从根本上解决部队遇到的实际困难,厦门不断完善拥军政策法规保障机制。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制订出台了《厦门市拥军优属办法》《城镇退役士兵安置规定》《进一步加强军事设施保护工作意见》等45项政策法规,涵盖了拥军工作的方方面面。每年市里都会开展拥军政策落实大检查。为有效保护军事设施安全,厦门市专门成立了市、区两级军事设施保护委员会,责成相关部门,严密监控各类军事设施安全、依法查处各种破坏军事设施行为。 (新华社福州12月18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