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银行开张 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
优化金融资源配置 创新“支农支小”方式 ——专访厦门银监局局长马忠富 厦门首家村镇银行的成立离不开监管机构的支持。近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厦门银监局局长马忠富表示,为充实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的金融力量,我市将积极培育以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为主要形式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根据厦门农村金融发展规划,我市未来有望拥有两家村镇银行,一家是今天开业的同安农银村镇银行,另一家是正在筹建的翔安民生村镇银行。 厦门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重要城市,随着厦漳泉同城化、岛内外一体化发展的进一步推进,“三农”和小微企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改进金融服务日显迫切和重要。同时,“三农”金融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元化的特征,既有岛外新型工业园小微企业信贷需求,也有失地农民、上岸渔民等助业转型的信贷需求、理财需求。目前,“三农”主要分布在同安、翔安、集美、海沧等岛外四个区,包括20个镇、13个国有农林牧场,农村人口占全市户籍的33%。总体来说,我市部分农村金融市场还存在网点覆盖率较低、金融服务不足、竞争不充分的情况,现有的以农村商业银行等为主体农村金融体系已无法满足“三农”快速发展的要求,培育发展村镇银行,就是要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引导更多的资金支持“三农”及小微企业发展。 “两项举措” 提升厦门“支农支小”能力 作为金融监管部门,厦门银监局主要通过两方面工作,充实现代“三农”及小微金融服务力量,提升厦门农村金融服务能力。一是通过机构市场准入调控,鼓励、引导商业银行到岛外设立营业网点,优化营业网点布局;二是组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积极培育发展村镇银行。以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为主要形式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尤其是村镇银行正成为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中的一支新生力量。从全国新组建的786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来看,截至2011年末,80%以上的贷款用于“三农”和小微企业。根据厦门农村金融发展规划,将培育两家村镇银行,一家是今天开业的同安农银村镇银行,另一家是正在筹建的翔安民生村镇银行。 “三个着力” 促进稳健可持续发展 在“十二五”规划中,把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将来体现农村经济方面的重点举措必将越来越多、越来越有力,这为村镇银行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村镇银行的稳健发展有利于推进厦门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水平。我们主要从“三个着力”提升村镇银行稳健可持续发展:一是着力促进完善村镇银行的公司治理,加强内部控制,建立起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制衡、相互促进的法人治理机构;二是着力督促主发起行积极为村镇银行提供信息科技、结算服务、风险管理、产品创新、制度建设和人员培训等方面的指导和服务,建立对村镇银行的流动性管理支持机制;三是着力引导村镇银行探索创新有效的“支农支小”服务商业模式,实施特色化发展战略。 “四项要求” 确保服务实体经济 督促坚持服务“三农”、小微企业宗旨,牢牢把握“支农支小”方向,加强“支农支小”服务能力建设,确保“支农支小”作用有效发挥。我们重点抓好四项工作:一是督促村镇银行全面实施“支农支小”服务承诺。对村镇银行主要股东、董事及高管人员的支农服务承诺落实情况进行持续监管。二是督促村镇银行建立“支农支小”导向绩效考核机制。建立并完善“支农支小”业务倾斜的薪酬制度,设立农户和涉农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比、户数占比、户均贷款等多维度支农服务考核标准。三是督促建立严格有效的信贷投向监管约束机制。对于坚持“三农”和小微企业市场定位、积极下沉服务重心的村镇银行,优先支持其向下设立分支机构、开办新业务;对于偏离市场定位,要采取相应监管措施,予以及时纠正。四是实施以服务“三农”及小微企业为战略导向的监管措施。结合现代农村金融服务实际情况,设置合理的农户及涉农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构建紧密互动、互惠共荣的新型客户关系,深耕农村金融市场。 (本报记者 宗满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