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城市发展留下"厦大印记" 科研成果融入生活
【数字】 厦大科研成果融入城市生活
2006年11月8日,厦大生命科学学院王侯聪教授在位于漳州龙海的厦大农场观测优质水稻品种的长势。 ●厦门目前已建成投用的20条总计74公里的隧道,所用的防火涂料都是厦门大学福建省防火阻燃材料重点实验室和厦门市大平工贸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产品。 ●市民饭桌上的“佳辐占米”、“状元米”,正是厦大王侯聪教授奔走田间30年的成果。 ●从总被市民诟病的“臭水沟”到生态复苏,筼筜湖已成为厦门生态文明建设的最大亮点之一,厦大的科研力量在其中功不可没。 ●位于厦门软件园二期望海路39号楼的厦大海西通信工程技术中心,致力于从学校实验室的众多成果中寻找那些符合市场和产业需求的“金矿”,将其“深加工”成可以应用的技术和方案,再推送给中小产业企业,形成一条完美的创新产业链。 ●2011年起,厦大公共事务学院的教授就应海沧区之邀,就推进社会管理机制创新展开合作,研究“小政府”如何为“大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延伸阅读】 走出书斋才会被“刺激”到 记者 佘铮 用厦大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石江宏的话来说,在高校和企业的合作中,除了从高校到企业的正向循环之外,从企业到高校的逆向循环的积极意义也很明显。他所在的通信中心,在和企业打交道中,也会根据产业企业的技术需求等,凝练出一些研究方向甚至是学术方向,交给校园里的实验室深入研发,使得某些学科方向的建设和人才培养能够和海西、全国甚至是国际产业需求适配。 厦大材料学院特聘教授戴李宗说,以前的观点是:大学教授只有专心在书斋里搞研究,才有高质量研究成果的诞生。事实上,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从未有明显的界线——对于大学教授来说,如果你的研究成果没有应用背景,你的文章也不太可能发表,或是发表的层次也不可能高。 戴李宗说,你的文章要发表,都会被问到一个问题:这个东西有什么用?实验室的研究成果越有用,你的论文质量就越高。 在厦大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卓越看来,这种和地方的合作则为研究者带去研究的活力。他说,你也可以关在书斋里,通过查阅统计年鉴等来写论文,但是,这样写出的论文,和到田野中完成的完全不同。 卓越说,当你走到社区,走到田野,你会不断地被“刺激”到——不断有问题产生,逼得你去思考、去回应。 卓越说,大学的教授,应该要成为既会把脉,也会开方子的“中医”。 |
- 2013-05-31福州城市发展展示馆主体工程竣工 开始内部装修
- 2013-05-10黄少萍:为城市发展营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
- 2013-03-12福州城市发展展示馆主体完工 年底前建成投用
- 2013-03-07青年志愿者带领蕉城15名农民工子女感受城市发展
- 2013-03-07深圳把自主创新作为城市发展主战略 正在申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 2013-03-07福建代表团热议生态建设和城市发展